80d 桥社与青骑士社
在德国其他地方,性质有些不同的发展结果也涌现了出来。由于受到挪威艺术家蒙克(Edvard Munch)以及高更、凡·高的共同影响,莫德松-贝克(Paula Modersohn-Becker)[86]、诺尔德(Emile Nolde)[87]、罗尔夫斯(Christian Rohlfs)[88]联手开发了比喻式表现主义艺术。这三位艺术家均是个体主义者,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孤军作战,独立创作。不过,他们的表现趋向并不是彼此独立的。1905年,一个名为“桥社”(Die Brücke)的团体在德国德雷斯顿形成了。桥社的领军人物是基希纳(Ernst Ludwig Kirchner)、赫克尔(Erich Heckel)[89]和施米特-罗特鲁夫(Karl Schmidt-Rottluff)[90],以及后来加入的艺术家佩希斯泰因(Max Pechstein)与穆勒(Otto Mueller)。桥社虽仅存续八载,为时较短,但却创立了一种新的风格。在历史上,桥社的风格类似于法国野兽派的风格,但德国画家使他们的表现性达到了暴力或野蛮的极限。这同马蒂斯或德兰(Andre Derain)的和谐表现性迥然有异。法国画家中唯有鲁奥,比利时画家中有佩梅克(Constant Permeke)[91]、斯梅特(Gustave de Smet)[92]、范登伯格(Frits van den Berghe)[93]和杰斯伯斯(Floris Jespers)等人,在艺术上接近于桥社的风格所表现出的强大活力。
与桥社截然不同的是1911年12月围绕康定斯基和雅弗林斯基形成的团体,即青骑士社(Blaue Reiter)。雅弗林斯基的风格或许与桥社风格有关。青骑士社最重要的成员包括马克(Franz Marc)、麦克(August Macke)与克利(Paul Klee),他们所受到的重大影响,来自德劳内(Robert Delaunay)——麦克和克利与此人有过直接接触)——的“奥费主义”(“Orphism”)[94]和马蒂斯的东方抒情主义。1914年,麦克与克利前往突尼斯,这一经历强化了他们的东方式偏好。马克对动物生命的活力形式情有独钟,他和麦克均从自然美那里获得灵感,从花朵和树叶上跳跃的阳光中得到启发。他们渴望在画布上对其进行集中明彻的表现。令人惋惜的是,这两位艺术家都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们曾为人类文明贡献出欢乐与灵感的宝藏,如今却仅剩下寥寥几幅引人入胜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