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康斯太布尔

69 康斯太布尔

根据康斯太布尔之见,艺术家应该力避“模仿别人作品的荒唐行为”和炫耀个人勇气的妄动,即“一种试想超越真理、一鸣惊人的企图”。“对自然现实的纯然欣赏”至关重要。“我们只有认识了自然的真相才会有真正的发现。”不过,认识自然并非轻而易举之事。“风景画家必须怀着恭顺自然的心在田野里漫步。”他必须以科学家严肃认真和专心致志的态度来研究自然。“观察自然的艺术,就如同阅读埃及象形文字的艺术,需要下一番功夫来加以掌握。”当然,风景画家应该同歌颂自然的诗人相互比较。奇怪的是,迄今人们很少详细讨论康斯太布尔与华兹华斯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两位艺术家几乎是同时代人,在各自艺术领域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异曲同工。两人的艺术皆无派生的或“折中的”格调,都返回到自然的真情实景中。在把各自的作品置于凭借直觉认识自然真相的基础之上时,两人均在各自的领域里成功地进行了革新。无独有偶,他们又都以一种无与伦比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再现了英国风景的内在精神。我敢说,华兹华斯的诗选加上康斯太布尔的插图,将是最能表现英国风景之美的杰作。

欧洲风景画艺术尽管是由康斯太布尔的作品开启新径的,但后来却在关键问题上背离了他的艺术原则。康斯太布尔把“明暗对比”看得非常重要,称其为“艺术的灵魂和工具”。他解释说,明暗对比是“创造空间的力量;它在自然界里时时可见,处处可寻:相对、融合、光、影、反照、折射都是明暗对比的组成因素”。康斯太布尔十分强调明暗对比的必要性。他不仅藐视布歇(Boucher)[51]那样“矫揉造作”的画家,而且看不起“画了两千年但不知明暗对比为何物的”中国画家。由于我们比康斯太布尔更了解东方艺术,所以不难看出他这种观念的局限性。中国艺术之所以没有明暗对比,并非因为中国艺术家无能或落后,而是因为他们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发现这种特殊的空间特征,没有觉察到光影效果,但却发现了线条节奏。在他们看来,线条节奏与变幻无常的阳光投射到物体上时产生的偶然效果相比,更具有本质意义。中国艺术家偏爱线条的真正目的,是取得某种自然而稳定的艺术效果。我们应该从这一观点出发,分析一些近来艺术发展中与康斯太布尔提出的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原则“完全”相悖的东西。康斯太布尔说过:“真正的审美趣味是从来不掺杂任何水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