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的要素
2025年09月26日
26 艺术品的要素
现在,我们进一步分析艺术品的实际结构。从绘画入手已成为惯例,不然会给读者增加许多理解上的困难。但要切记,绘画终究是一门视觉艺术。绘画登入大雅之堂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因此是一门比较年轻的艺术。种种迹象表明,室内装饰将来有可能取代挂在墙上的绘画,这对艺术的相对重要性无疑是一个挑战。从建筑、雕塑、陶器、模型以及其他所谓“次要艺术”的角度来分析风格、构图与其他关涉艺术结构的问题不是不可能的。把“美术”同“实用美术”区别开来毫无益处。从先前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中,我们不难发现,艺术作品的美与其功利目的、尺寸及制作原料的珍贵程度毫无关系。就触觉而言,象牙比骨头滑润舒适。丝绸与羊毛相比、斑岩与石膏相比,也是如此。然而,艺术品如能有效利用原料的物质特性,一定能取得物质材料本身难以企及的效果。
分析艺术品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将某幅绘画的物理因素分离开来,在考虑它们的相互关系的同时加以区别对待。一般来讲,艺术品有五种因素:线条节奏、形式组合、空间、光影和色彩。这五种因素通常也是按上列顺序排列的——这种顺序排列是无关紧要的,但在艺术家的头脑里暗示五个逐次相继的艺术创作阶段。形式有赖于轮廓,栩栩如生的轮廓必须拥有自己的线条节奏。形式组合、空间、光影应相互联系起来做通盘考虑,这些因素同艺术家的空间感受有关。块体是实在的空间,光影是同空间相关的块体所产生的效果。空间是块体的反面,与之对应。这一点在建筑艺术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从内部看,一座教堂是由许多墙壁构成的空间;若从外部看,它便是由许多表层构成的块体。希腊建筑师力图创造一种坚实感,哥特建筑师力图创造一种缥缈感和无形的空间感。他们在设计时均把空间、块体和光影联系起来进行考虑。在描绘人物与风景细节的画面上,艺术家也是把所有因素联系起来统一进行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