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透纳
前面一直忙于谈论布莱克,现在该重新评价透纳这位艺术天才了。迄今,罗斯金的雄辩依然使我们惊叹不已。罗斯金著有许多关于透纳的精彩文章,致使透纳的盛名犹如堕入金光灿灿的尘雾一样,有点其实难副之嫌。尘雾现已消散,但我们尚未学会如何重新评价这位英国绘画的巨匠——单枪匹马、后无来者的伟大艺术巨匠。
有必要重复一下罗斯金的话:
透纳是一位无视艺术法则的画家,对他进行评判无须凭借任何艺术标准。他怀着满腔热情,横穿心灵世界中那块缥缈的领地——一个万物精神的栖居之地。他脑子里装满了在仔细研究自然时从中提取的素材(没有一位艺术家像透纳那样仔细地研究过自然),通过加工和组合,使其直接产生艺术效果。确切地说,透纳从不考虑获取艺术效果的手段,但总能抓住美的精华和实质。
透纳生于1775年4月23日,卒于1851年12月19日。他父亲是在伦敦执业的理发师。透纳深爱其父,与父亲一起生活了五十五年。他母亲则性情暴躁。透纳与最后变成疯子的母亲毫无感情。透纳没有受过值得一提的正规教育,一生都是文盲——这正是他的视觉异常敏锐的主要原因。九岁时,他就显露出非凡的素描才能。十三岁时,他立志做艺术家。他开始了一系列学徒生活,学过制图、雕刻和建筑设计。这些尽管是卑微低贱的工作,但为透纳提供了长期持续的练习艺术基本功的机会。他早期显露出来的才能表明了他特有的天赋。不过,透纳是从不依赖天赋的艺术家。他充分认识到,不懂艺术原则的天才是不可能取得伟大的成就的。他认为,艺术原则能够发展成为娴熟的技巧。他所取得的一些艺术效果——如他对云雾、水沫和漩涡的描绘——至今仍然给人一种扑朔迷离之感。
毫无疑问,这种实施自定艺术原则的能力,取决于个人的性格或性情特质。这正体现出透纳的另一特征——对自然抱有极大的好奇心、经验主义态度和无休无止的探索精神。他冒着最可怕的风暴(图47),登上最陡峭的石崖,像所有探险家一样承受着各种艰难困苦,以坚强的毅力观察和记录下最微妙和最罕见的自然现象。可以说,像透纳那样把一生完全献给纯职业活动的艺术家是绝无仅有的。
透纳身材矮小,鹰钩鼻子,小手小脚。他喜欢把自己同拿破仑相比,并诡称和拿破仑生于同年。透纳性格复杂,我们在分析他的性格时要切记阿克顿(Acton)寓意深刻的名言:“善与恶紧密相连。人们在性格中找不到艺术的整一体。”罗斯金是透纳的主要鼓吹者。当一位传记作家请他描述透纳的基本思想品质时,他滔滔不绝地说,透纳为人“正直、慷慨,心地极为善良,脾性极为固执,神经过敏,守口如瓶”。我们对于透纳生平的全部认识,印证了上述判断的真实性;但必须强调指出,致使透纳索居离群、行为古怪的,是他守口如瓶和愤世嫉俗的心理特点。他早年失恋,终身未婚。他从不与上流社会交往,喜好结识水手和在维多利亚时代被称为“娼妓”的伦敦酒吧女郎。然而,这方面的生活被他严密地隐藏着。透纳二十四岁成为皇家学院副院士,四年之后晋升为正院士。这时,他才认识到自己的声誉(与他的绘画的销路)有赖于有名无实但却体面的社会地位。
在选择风景画作为自己主要的艺术课题时,透纳的个性品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有线索可以证明,透纳如若继续按照原来的方式创作,可能会成为成功的肖像画家。他先从典型的英国水彩画艺术入手。在这个特殊的艺术领域里,他是世人皆知的艺术大师。但对他来说,这是达到另一目标的手段,是借助更伟大的油画艺术来解释和探索生活与自然的方法。透纳不善言辞,不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理想抱负。但毋庸置疑,他有意识地要同克劳德·洛兰和普桑这些画家比个高低。他把自己一幅模拟克劳德·洛兰风格的画捐赠给英国国家美术馆,条件是将它同克劳德·洛兰的画永远并排悬挂在一起。他从不在乎人们把他同克劳德·洛兰相互比较。
不管人们是否称透纳为“文盲”,我们都必须肯定他在本质上是“富有诗意的”画家这一事实。这不仅是因为他喜爱并且描绘了古典神话中的某些题材。实际上,他完全推崇浪漫主义关于自然,特别是关于风景的观念。这一观念代表着当时整个社会的思潮。在英国,透纳的同辈诗人华兹华斯在诗中对此做了精妙绝伦的表述。约翰·罗斯金在他的辉煌巨著,特别是《近代画家》中,对浪漫主义观念进行了理论上堪称玄奥的论证。《近代画家》是在评论透纳的作品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审美体系。这里所谈的浪漫主义并不像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是一场理想主义或概念性的艺术运动。恰恰相反,它是一场建立在近乎科学般精确的观察基础之上、与英国当地的经验主义思想密切相连的艺术运动。当然,观察得来的事实只有经过艺术想象力的加工点化,才能成为意味深长的诗歌。罗斯金对这一过程做了过如下描述:
富有艺术想象力的感官把握材料的方式总是这样。它从不停滞在事物的表象或外形上。它抛开事实的表象,直捣其火热的心脏。只有这样,它才会心满意足。不管对象拥有什么样的表象,拥有多么五花八门的外观和状态,都无济于事。它会深入对象内部,追根寻底,汲取精髓。一旦亲临其里,它会随心所欲地拨弄起对象身上的鲜枝嫩叶。这样一来,真理的汁液就不致外溢。其后,它整修枝杈,使其结出丰硕的果实,而不是衰变成枯枝秃丫。这项工作往往很难着手,容易出差错。这就需要抓住根本,把握住事物的中心实质。整修之后即可罢手,因为使命到此已告结束。总之,艺术想象力不是单凭视觉、声音和外部特征来观察、判断和描绘对象,而是从对象的内部实质出发,对其进行论证、判断和描绘。
罗斯金的此番论述写于1846年。尽管当时没有得到认可,并且迄今尚未得到赞赏,但这一论断向全世界展现出一种崭新的艺术理论,一种后来为整个现代艺术运动奠定基础的理论。透纳一直被尊为“印象派之父”,事实上,称他为“表现派之父”同样合乎情理。也许,我们现在不如以前那样喜欢“艺术想象力”这个词了。在罗斯金看来,艺术想象力作为“一种洞察和把握现实的本领”,是“人类最高的智力”。由于谨小慎微,我们未能在任何一位大师身上发现艺术家透纳那样的忠实性、权威性和必然性。
透纳是多产的画家。他的风景画范围广阔,变化多样,作品浩繁。虽然他对法国印象派艺术和德国表现派艺术均有深刻的影响,但这位艺术天才并未得到广泛赏识,这主要是因为他的绘画大都集中在英美几家美术馆里。透纳的作品充分展示了大自然雄浑壮丽之美,可惜的是,时至今日他的大部分作品仍然不为整个世界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