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科普特艺术
到了科普特时期(Coptic Period),也就是从公元4世纪开始,人们才终于摆脱了埃及艺术中的僧侣艺术原则。基督教作为一种“民主”的宗教,推动了人民民主艺术的发展,并把它提到了更高的地位上。这种在埃及出现的基督教艺术对生命的态度在东方和西方广为流行,但仍然是埃及式的。斯蒂芬·盖斯利(Stephen Gaselee)在新近考察埃及艺术时撰写了一篇专论科普特艺术的饶有趣味的文章[10],引起了人们对基督教在埃及所采用的奇特形式——禁欲主义——的关注。该形式并非一种给艺术规定许多清规戒律的形式。盖斯利断定科普特时期基本属于艺术走向衰落的时期。继长达十六个世纪的非人的、刻板的生活之后,人们如释重负,终于发现了第一批装饰自由和象征人类幻想的符号,从而使科普特时期的象牙雕刻、纺织品以及手抄书插图独放异彩。这一发展趋向一直持续到始于9世纪的伊斯兰艺术时期。开罗是在969年建立的。从那时起,直到欧洲艺术的“致命影响”(fatal influence)于19世纪早期蔓延到埃及之前,埃及经历了相当长的艺术发展期。把这一时期说成伟大的发展时期也许只表达了一种个人看法,但公正的研究者一定能接受柯里斯威尔船长(Captain Cresswell)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从《埃及艺术史论文集》(The Art of Egypt Through the Ages)中找到这一结论:迄今,对埃及伊斯兰建筑的研究之所以成果寥寥,主要因为古代埃及那些历史悠久的纪念塔具有非凡的魅力,实在是太迷人了,致使人们忽视了别的东西。然而,凡到过埃及的访问者,很少有人不为伊斯兰艺术的美感到震惊。那些14世纪和15世纪辉煌的建筑立面,那些林立的寺院圆顶和尖塔的优美形式,那些做工精细的装饰品,令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乍一看来,伊斯兰时期的艺术是一个新世界的艺术,似乎与古代埃及的艺术丝毫没有瓜葛。这一古老艺术的背后存在着与人民生活毫无关涉的强大的冲力。没有这股力量,人民艺术永远难以超出装饰美的范畴。一旦这股力量得以释放和公开化,它就会与大众的潜在情感汇合在一起,造就具有高度美学成就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