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艺术与几何艺术原则的融合

33 有机艺术与几何艺术原则的融合

艺术史上一直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艺术——有机艺术与几何艺术。当然,随着文明的普及和民族间交流的加深,这两者融合到了一起。艺术发展的主流最终表现为有机艺术与几何艺术的融合。在分析主流之前,我要先提醒大家注意这一点:无论是史前还是哪一个历史时期,几何艺术与有机艺术常常是以各自本来的纯真面目出现的。试举一个近代的例子。我们从萨拉森风格(Saracenic style)[4]——这种风格在西班牙和埃及被具有数学头脑的阿拉伯人发展了——中便能看到几何艺术的原貌。此外,我们可以从拜占庭艺术和浪漫派艺术中看到该艺术最完美的体现。我们还可以从丝毫没有受到这些流派影响的秘鲁、墨西哥、爪哇和日本的艺术中看到这种风格。在现代立体派艺术中,几何艺术重新出现了。有机艺术的发展则很少中断。在埃及,有机艺术与几何艺术是并存的:几何艺术是僧侣的艺术,有机艺术是人民的艺术。早期基督教的墓穴艺术以朴实的手法显示出有机艺术的力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使有机艺术风格大放异彩,进入鼎盛时期。

但是,在有机艺术风格的鼎盛时期(当然只限于西方)到来之前,就已出现过有机艺术同几何艺术的大融合。当时,哥特艺术与东方艺术,从主要方面说来,是融合几何艺术和有机艺术原则的代表性艺术。这种抽象的艺术原则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几何艺术则从爱尔兰穿越欧亚两洲直抵西伯利亚。当时经济史上发生了一种反复现象,可以被概括为狩猎民族对农耕民族的入侵。那些生活在穷乡僻壤的游牧民族,成群结队地跑到温暖富饶的土地上作威作福。他们随身携带着几何形装饰物、精良的武器以及宗教神秘主义。这一进程颇为复杂,包括王朝的兴亡、经济的盛衰、天灾、宗教信仰的复兴与残酷迫害等。艺术透过这一切,从混乱中涌现出伟大的名垂史册的艺术风格,如米诺斯艺术、萨桑艺术、伊斯兰艺术、东方艺术、哥特艺术以及它们各自的分支与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