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a 凯尔特艺术

44a 凯尔特艺术

在整个艺术史上,凯尔特艺术处在非常复杂有趣的阶段。由于多种历史原因,欧洲最北部——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冰岛和北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成为当地史前艺术风格的保护区。这一风格源于莱茵河中游地区,由迁出的凯尔特部落传至英伦半岛。当接连不断的部落入侵浪潮席卷欧洲其他地区时,凯尔特艺术在北欧保留了原有的风格特征。

在所谓“黑暗时代”(400—1000)里,欧洲艺术的发展状况极为复杂,凯尔特艺术也变化无常。尽管这一时期幸存下来的作品十分罕见,但似乎可以断定,前罗马时期的早期凯尔特艺术在基督教艺术形式的影响波及北方之前,一直在爱尔兰保留着原有的传统。在不列颠,基督教的传入经历了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前后至少持续了两个世纪。在罗马统治时期,基督教在不列颠不怎么流行。基督教在英国的真正历史是从圣尼尼安(St Ninian)的传教活动开始的。圣尼尼安是周游欧洲列国的圣马丁(St Martin)的门徒,于412年在威格敦郡的惠特霍恩(Whithorn)建了一座教堂。此后不久,圣帕特里克(St Patrick)使爱尔兰改变了宗教信仰。到了6世纪,改变宗教信仰的进程已抵达威尔士、苏格兰北部的皮克兹,随后深入英格兰的撒克逊地区。6世纪与7世纪,这一北方教会成为欧洲基督教的保护伞。这一时期是欧洲艺术发展史上极为重要和极有意义的时期之一。其间,北方与东方建立了直接的联系。一位研究凯尔特教会的历史学家最近提出下述观点:“通过圣马丁[圣马丁得益于圣依拉略(St Hilary)的东正教经验]的继承者圣尼尼安,后来演变为苏格兰教会的凯尔特教会,从一开始就熟知东正教的圣经经文、祈祷形式、赞美形式以及传教方法。”此外,凯尔特教会也熟知东正教的艺术。

因此,凯尔特艺术的全部历史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直接继承了新石器时代艺术风格的前基督教时期,另一个是受到东正教艺术影响的后基督教时期。马尔(Mahr)在专著《古代爱尔兰的基督教艺术》(Christian Art in Ancient Ireland,1932)中,把后基督教时期分为四个阶段。(1)乡土风格阶段。该阶段从7世纪开始,到大约850年斯堪的纳维亚人入侵为止。(2)爱尔兰—斯堪的纳维亚风格阶段。该阶段从850年开始,到1000年结束,即爱尔兰受斯堪的纳维亚人统治的时期。(3)动物风格时期。该时期从1000年开始,于1125年终结。(4)爱尔兰—罗马风格时期。该时期从1125年开始,直到盎格鲁—诺曼人征服爱尔兰为止。

早期凯尔特的装饰品是线条的、几何形的和抽象的,最常见的类型就是刻在现代“凯尔特”墓碑上、已经庸俗化的交错的缎带或辫状的装饰物。我们可以在《凯尔斯书》(Book of Kells)中看到这类纯然的装饰品。该书是一部8世纪的手抄本,属都柏林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所有(图32)。对这类装饰品的真正本质,德国艺术史家兰普雷克特(Lamprecht)做过精妙的描述。他说:

这种装饰品的特性取决于某些具有交织和混合功能的简单花纹。起先,这些花纹仅由圆点、线条和缎带组成,后来又增添了弧线、圆圈、螺旋形、之字形和S形装饰。的确,这些花纹平淡无奇!但其制作手法变化多端。它们这儿平行,那儿盘绕,一会儿变成花格,一会儿打成花结,一会儿编成辫状,随后又在对称的由花结和辫状组成的方格图案上往来交错。这些妙不可言的混合图案就是这样形成的。其奥妙发人深省,其旋绕的花纹若即若离,其充满情感的组合在生气勃勃的运动中引人入胜。

我在本书第32节中阐述了非有机艺术与超有机艺术的意义。这种表现方式与有机的、自然的、静穆的和令人满意的古典表现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北方艺术表现方式的意义,主要在于否定生命的性质和完全抽象的特征。这是北方人民精神生活的反映——沃里格(Worringer)称这种生活为“遭到严重压制的北方人的内心生活”。

撞入这个忧郁而抽象的艺术园地的基督教符号,就像是从夷地飞来的候鸟。两只来自天国的、嘴里各衔着一串东正教葡萄的小鸟,将在一个由几何线条筑成的带刺的鸟巢里安家落户。大卫带着他的竖琴来了,三位圣童经受着严峻的考验;亚当、夏娃和祭品以撒(Isaac)被刻画在带有抽象饰边的镶板上。最终,死去的基督与天使成为石刻艺术的主题。在爱尔兰和苏格兰,这些石刻依然挺立在数百年前被竖起的地方。其丰富内涵感人之至,超过世界上所有的纪念碑。可以说,它们是人类一万年历史的象征,是历史精神达到极致的表现,距离上帝的恩赐近在咫尺、远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