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模仿与再现

55 模仿与再现

在1930年于布鲁塞尔举行的国际艺术史学术讨论会上,马利尔(M.G.Marlier)宣读了一篇论文,阐明了关于现实主义的许多问题。他把现实主义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真实事物的“原本的”或实际的模仿,另一种是对低级生活情景的再现。一提到佛兰德斯画派,多数人几乎都会不加思索地将其归为前一种现实主义艺术。但马利尔在重新评价15世纪到现在的佛兰德斯艺术时,发现这种现实主义观念几乎是站不住脚的。佛兰德斯艺术一直保持着一定的传统,不管考不考虑这些因素——盛行中世纪专断艺术规范的15世纪,以奇思怪想为特征的16世纪,鲁本斯和约尔丹斯(Jordaens)[24]及其追随者的“朴实性”,詹姆斯·恩索尔(James Ensor)[25]和弗里斯特·范登伯格(Frist van den Berghe)这些近代画家奇异空幻的艺术风格——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佛兰德斯艺术传统中没有一点追求真实再现可视情景的迹象。佛兰德斯艺术不如宫廷艺术那样华丽雅致。它是一种资产阶级艺术,是受资产阶级需要和理想支配的艺术。若从“三王朝圣”这样的普通题材着手,比较一下典型的意大利和佛兰德斯画派艺术家对这一题材的处理,我们一定会感到颇有趣味。弗帕(V.Fopa)对这一题材就处理得很好。他的作品被收藏在英国国家美术馆。圣母被描绘成理想女性的典型,尊贵安详;三王被描绘成充满敬慕的、勇猛和骑土气概的化身;仆人与侍从显现出合乎身份的温和高尚。再来看看佛兰德斯画派是怎样处理同一题材的。在英国国家美术馆著名的圣坛屏饰上,马布斯(Mabuse)充分表现了享乐时期所追求的富丽堂皇和生机勃勃的艺术风格。圣母在这里不再是理想女性的典型,更像荷兰家妇;三王虽然举止高贵,但他们的面部表情明显受到模特儿的影响,表露出对生活的忧虑和低俗的贪欲。圣人的头顶上飞动着充满敬慕之情的天使,但接下来,画面的前景里出现了一条断裂的人行道,那里有两只杂种狗,其中一只在啃骨头。马布斯华丽的画风在他的国家里是异常罕见的。再来观赏勃鲁盖尔或希罗尼穆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这类画家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向各种形式的理想主义妥协的现象已经消失。画中的人物不仅来自现实生活,而且是从世俗生活中特意挑选出来的(图39)。画中的背景是肮脏的,人群中全是些粗野愚昧的家伙。

勃鲁盖尔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也许不过是一种固执的常识。勃鲁盖尔本身就是农民,约瑟夫和玛利亚也是农民。勃鲁盖尔意在肯定上述事实,尽管他也意识到自己在肯定这一事实时有夸大之处。这幅表现同情、慈善和赞颂的画足以证明,马布斯有意识地坚持了现实主义的艺术理想。说到底,现实主义是一种理想,是唯一的、对人类不加任何粉饰的艺术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