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论丛 上册》简介
《青石论丛 上册》这本书是由.张家鹏著创作的,《青石论丛 上册》共有105章节
1
观千剑而后识器——读《青石论丛》有感(代序)
许志刚 许志刚,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家鹏教授寄来他的《青石论丛》书稿,赐我先睹之快,并索序于我。我欣然受命。 家鹏教授是我大学同届学兄,几十年来...
2
目录
目 录 观千剑而后识器——读《青石论丛》有感(代序) 第一编 翘望孔子门墙断想 1 简论原始儒家学说开创了自觉建设中华文化的新时代 一、原始儒家学说的内涵 二、...
3
第一编 翘望孔子门墙断想
...
4
1 简论原始儒家学说开创了自觉建设中华文化的新时代
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形态的文化,都曾有过“文化自觉”时期,也可理解为自觉建设文化时期。从大视域观览,研究者认为欧洲文化的自觉建设时期是以文艺复兴为标志的。彼时将...
5
一、原始儒家学说的内涵
这里应追溯到孔子开创私人讲学的初始期,经过几十年的从教活动,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士七十二人,并于春秋末期出现了以孔子为核心的民间教育团体,这就是“百家”中的孔门学...
6
二、原始儒家社会人文之学的质性
在自觉从事中华文化建设的大业中,原始儒家与众不同的高明之处,就是以人文理性去穿透纷纭迷乱的世相,精准地捕捉到了人类文化最基础、最核心、最具有本质特征和永恒性质的...
7
(一)有力阐发了人类生命的自为创造精神
原始儒家认为,人类对宇宙自然存在着一种根源意识,一种根源的体悟。《周易·系辞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这很清楚,宇宙天地的根本质性是“生生不息...
8
(二)提出了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
原始儒家的理想是多元的、丰富的,就社会理想而言是“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礼记·礼运》篇是托名孔子的答问之作,记载“帝王礼乐之因革,及阴阳造化流通之理”(《...
9
(三)推崇“成仁取义”的道德升华,追求人生神圣的终极关怀
原始儒家对人生终极关怀的逻辑起点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这固然含有天命论思想,却并非孔子门徒愚弄奴隶和世人要听天由命,安分守己,做奴隶主的牛...
10
(四)主张“正己正人,成己成物”的对待社会关系的准则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一旦离开了社会关系的大坐标,便丧失了在社会上应有的位置,人的本性也就不复存在了。所谓“正人正己”,是指先端正自己的思想品质,规范自己...
11
(五)阐明了穷独达兼的人生态度
原始儒家对人生的态度是积极进取、充满希望的,倡导用有限的生命投入践行仁义的伟大事业,创造无限的人生价值,建树永不泯灭的精神丰碑。所以曾参表示:“士不可以不弘毅,...
12
(六)肯定中庸方法论是立身处世的尺度
所谓中庸方法论,是指以中庸思想涵盖的道德标准、价值理念、行为尺度来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方法。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学术难题,笔者只能犯难探赜来催发自己深入学习。大...
13
2 孔子整理“六经”臆说
多年教学中,每谈及孔子文化功业,必说他整理“六经”,为建设与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然而,如进一步叩问,孔子是怎样整理“六经”的?他与“六经”究竟...
14
3 孔子仁学多元性论析
仁学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在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那里就已把“仁”作为自己学说的最高范畴。我们在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著作《论语》中可以看到,“仁”这一概念...
15
4 《论语》是世代同心乐读的儒家经典
一本世代相传的好书,是先辈留下的丰厚财富,沾溉后人,历久不衰。我国古代第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论语》,就是孔子门人整理并遗存下来的一份珍贵精神遗产。自它问世以...
16
一、读书引言
翻阅齐鲁出版社1992年版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书中蕴意深邃的至理名言,接连浮漾纸上,犹如人类智慧之花,闪烁着生命之光。虽然创建非凡思想的原始儒家已经远离了我...
17
二、《论语》是识孔评儒的第一手资料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并且较为集中地表现孔子思想体系的书,是构建儒家学说的奠基之作,亦是后人研究儒家思想文化的一部主要经典。《论语》之名的含义历史上...
18
三、继往开来不断创生学习《论语》新境界,提高人生的终极意义
众所周知,浩如烟海的儒家典籍承载着厚重如山的中华文化的累积。而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宗师,他所崇尚的“仁义”“忠恕”“中庸”“礼乐”,以及政治上的“仁政”“德治”“...
19
5 孔夫子超胜人品与学品的成因
知人论世是我国古代治学的一种被广为接受的方法,今天欲认清历史人物的真面目,它仍不失为得力的途径。为了较全面正确地认识理解《论语》的思想内容,很有必要进一步探赜孔...
20
一、贵族基因的劫后孑遗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其先世是宋国的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史载商纣王无道,国势濒危,其庶兄微子启屡次劝谏纣王要励精图治,挽救亡国的厄运。纣王从不理睬,...
21
二、苦难少年酿就青年发奋之资
孔子少年时期跟母亲生活在鲁国都城曲阜,这是春秋时代人文环境十分优越的地方。鲁国原为周公的儿子伯禽的封地,周代文物典籍在这里保存完好无缺。不然,晋国大夫韩宣子访问...
22
三、发愤图强、自学成才的青年时期
《史记·孔子世家》的说法是孔子17岁之前,他的母亲就离开了人世,其身后孤苦伶仃的孩子,将要遭到怎样的生活熬煎是不必展开叙述了。但有件事让孔子尝到了孤儿的辛酸滋味...
23
四、壮岁际遇催发人生之路的改辙
孔子授徒讲学总与评议时政、探讨历史文化相伴而行,办学活动与社会交往始终捆绑在一起。不久鲁国朝野上下皆有人艳羡孔子令名,贵族季氏也特聘孔子为本家族的史官。可是孔子...
24
6 余晖壮行色,足迹写人生
人生须立志,志当存高远。心志是事业之门,实践是创业之旅。旅程的尽头不管在哪里,总是会有果实等待跋涉不止的人去摘取。孔夫子晚年的盛事伟业,可以简概为一句话:为赓续...
25
7 我国历代评孔概况管窥
...
26
一、先秦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地位
深得孔学精髓并直接为其精神风范、人格修养耳濡目染者,首属孔门弟子。《论语》产生的本身已充分地向世人昭示了孔子在其弟子内心的地位和形象,这也是我国历代评孔的基础。...
27
二、秦代两汉孔学新貌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在自身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由于封建专制政治力量的驱动,出现过波澜起伏的态势。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学说为人接受,获得尊重,非为政坛权要人物和行政手段强...
28
三、魏晋隋唐评孔略述
魏晋之际正统儒学家们,仍以孔子相夸耀,玄学化的儒学,也喊“老不及圣”,何晏、王弼等玄学大家在不同程度上肯定孔子在老子之上,继续推崇孔子为圣人。自西晋后期始,出于...
29
四、宋明评孔再添新质
宋代是儒家学说创新的时代,也是儒学实现哲理化的历史时期。始经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终至南宋集其大成者朱熹,把哲理化的儒学铸就成一个精致而深邃的新儒思想体系,...
30
五、入清以来评孔略述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以及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学者,他们曾尖锐批判宋明理学“明心见性”的空言是亡国误国之祸端,是陷于禅学而不自知。他们普遍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