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基因的劫后孑遗

一、贵族基因的劫后孑遗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其先世是宋国的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史载商纣王无道,国势濒危,其庶兄微子启屡次劝谏纣王要励精图治,挽救亡国的厄运。纣王从不理睬,微子启愤然出走,周武王灭掉殷商,他投奔到周的怀抱。不久,周公铲除了纣王的儿子武庚,周成王便封微子启于商朝的故都商丘(河南商丘南)周围地区,国号为宋。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衍继位。微仲衍就是孔子的先祖,所以孔子自称:“丘也,殷人也。”(《礼记·檀弓上》)微仲衍的四世孙弗父何,本该继位为宋公,但其父湣公共死后,却由弗父何的弟弟炀公继立。湣公共的次子鲋祀杀死了炀公,拥戴兄长弗父何,而弗父何坚持把公位让给鲋祀。从此,孔子的先世便由诸侯之家降为公卿之家,其采邑为栗(河南夏邑)。延至孔子的六代祖孔父嘉时,家庭发生了一场悲剧。宋国太宰华父督因孔父嘉的妻子“美而艳”,借故害死了孔父嘉霸占了其妻,并杀害了在位的宋殇公(《左传·桓公二年》)。从此以后,孔氏家道中衰,因华氏逼迫,孔子的曾祖父孔防叔始离宋奔鲁。因孔子六世祖字孔父,名曰嘉,从而孔父嘉的后人改为孔姓。孔防叔到鲁后,做鲁贵族臧孙氏的家臣,担任防邑(山东曲阜以东30里)宰。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驰名的武士,曾担任陬邑(陬,亦作鄹,山东曲阜东南)大夫,故叔梁纥又叫鄹梁纥。孔子也被称为“陬人之子”(《论语·八佾》)。叔梁纥在婚姻生活上出现过麻烦,先娶施氏,无子,另说施氏生九女而无子。其妾生了一个男孩,叫孟皮,因有足疾,不适合继嗣。晚年再娶年轻女子颜征在。颜氏生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出生时头顶中间呈凹陷状。相传孔子母亲颜征在怀有身孕时曾到尼丘山祈祷而生了孔子,因此给孩子起名叫丘,而孔子的兄长孟皮字伯尼,顺理成章,排行老二的孔子,其字就为仲尼,其传说可见《孔子家语·本姓解》。关于孔子生年存在不同观点,一般依据《史记·孔子世家》的说法为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但《史记》没载出生的月份和日子,按《榖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是孔子的诞辰。

依常理推想,孔子父亲叔梁纥身任鲁国陬邑的大夫,相当于一个县官,家境维持温饱不会成问题。何况父亲勇武过人,鲁襄公十年(前563),他跟从晋国率领的诸侯联军去讨伐偪阳(江苏邳县西北)这个坛姓小国。“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陬人纥抉之,以出门者。”(《左传·襄公十年》)足可见得叔梁纥强健勇猛,自己在激烈的战斗中支撑着城门,功劳委实不小。鲁襄公十七年,齐国侵犯鲁国,把鲁大夫臧纥围困在他的采邑防邑城内。消息传来,叔梁纥与臧纥的两个弟弟,率领“甲士三百”,冒难而进,左冲右突,杀出重围救出了臧纥。叔梁纥在地方的声望、口碑当然不错。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鲁襄公二十四年(前549),孔子两周岁的时候,父亲病故,家庭状况发生巨变,由官宦的地位骤然跌落为平民,孔子的人生也因具有贵族基因孑遗的特征,生发出多少罕见的世间故事啊!

孔子母亲与丈夫叔梁纥年岁相差甚远,年纪很轻的寡母抚养着黄口乳童,其含辛茹苦之境是不难想见的。然而孔子的母亲非常刚强、能干,也是很有见识的慈母良师。她为了把孩子抚教成人,不惜放弃原有的家当,携子离开陬邑,迁居到文化环境有益孩子成长的鲁国都城曲阜。家世的盛衰、贫富的起伏跌宕、世态炎凉冷暖的酸甜苦辣,幼童虽然感受不到,但母子相依为命的艰苦岁月,必定于幼小的心灵里打上了永不磨灭的烙印。难怪他曾对弟子感叹道:“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不过,贫贱也是一种特殊的财富,母亲独立门户与生活抗争的高大形象,无疑在孔子的灵魂深处化为立志图强、发奋进取、永动不衰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