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观千剑而后识器——读《青石论丛》有感(代序)
第一编 翘望孔子门墙断想
1 简论原始儒家学说开创了自觉建设中华文化的新时代
一、原始儒家学说的内涵
二、原始儒家社会人文之学的质性
(一)有力阐发了人类生命的自为创造精神
(二)提出了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
(三)推崇“成仁取义”的道德升华,追求人生神圣的终极关怀
(四)主张“正己正人,成己成物”的对待社会关系的准则
(五)阐明了穷独达兼的人生态度
(六)肯定中庸方法论是立身处世的尺度
2 孔子整理“六经”臆说
3 孔子仁学多元性论析
4 《论语》是世代同心乐读的儒家经典
一、读书引言
二、《论语》是识孔评儒的第一手资料
三、继往开来不断创生学习《论语》新境界,提高人生的终极意义
5 孔夫子超胜人品与学品的成因
一、贵族基因的劫后孑遗
二、苦难少年酿就青年发奋之资
三、发愤图强、自学成才的青年时期
四、壮岁际遇催发人生之路的改辙
6 余晖壮行色,足迹写人生
7 我国历代评孔概况管窥
一、先秦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地位
二、秦代两汉孔学新貌
三、魏晋隋唐评孔略述
四、宋明评孔再添新质
五、入清以来评孔略述
8 海外传播孔子学说文化景观扫描
一、话题的由来
二、从孔学走出国门到世界学孔的前奏
三、东西方两次学孔高潮典型事例
四、儒家学说在当今地球村的际遇
9 孔子思想是人类永恒的精神财富
一、孔子哲学思想的特征
二、色彩斑驳的孔子政治思想
(一)尊君而不主张独裁
(二)爱民而主张贵贱有序
(三)宽猛相济、德刑结合的政治手段
(四)重德教而卑农稼
三、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当代意义
(一)义利观
(二)是非观
(三)人际观
四、孔子教育思想光耀古今
(一)教育宗旨和教育指导思想
(二)办学原则和方针
(三)教学方法
第二编 唐宋文学研究
1 鸟瞰唐代文学稀世创获
2 说寒山诗
3 再说寒山诗
4 李颀诗艺术略论
一、意象的选择和组接,匠心独运,创造出丰采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刻画人物,善于抓住与其性格密切关联的外在表现,取貌传神,生气奋出
三、诗歌体裁,古律兼备,尤以驾驭古体的能力见长
5 李白诗歌创作多维评说
一、李白人生之路及诗歌创作的思想基础
(一)李白的人生之路
(二)李白诗歌创作的思想基础
二、李白诗歌题材内容的多元取向
三、李白诗艺的创新之举高妙无匹
四、李白诗歌的深远影响
6 杜甫“七律入圣”说浅识
7 杜甫诗歌创作说要
一、杜甫的人生道路与诗歌创作的思想基础
(一)充满变数的人生之旅
(二)杜甫思想的主旋律
二、杜甫诗歌题材内容的新开拓
三、杜甫诗歌精深技艺略评
四、杜甫诗歌深远影响综述
8 评析刘禹锡创作成果系列论题
一、刘禹锡面对的时代风云
(一)藩镇割据是中唐社会机体的痼弊
(二)宦官专权、朋党争斗并发是难治的两大绝症
(三)文化软实力与变革思潮点燃了中唐社会复兴之望
二、刘禹锡的坎坷人生评述
(一)刘禹锡的坎坷人生评述(上)
(二)刘禹锡的坎坷人生评述(中)
(三)刘禹锡的坎坷人生评述(下)
三、刘禹锡诗歌创作成就概览
(一)诗歌内容评析
(二)诗歌艺术特色浅析
四、刘禹锡散文创作成果盘点
五、刘禹锡遗存人文丰碑简评
9 欧阳修词蕴势刍议
10 欧阳修治学品格琐议
一、积学固本,夯实成才立业的基础
二、勇于创新,永葆治学的生命力
三、学以致用,抱定读书治学的旨趣
11 陆游札子写作技法指要
12 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作意探
13 托物咏志 情挚意深——读陆游《金错刀行》
14 试论陆游词
一
二
三
四
(一)保持婉约派抒情手法,于雄放中见曲折
(二)增加词的议论成分,朝着“以文为词”的方向迈步
(三)语言显功力
(四)词律务精新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