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之间

※传统与现代之间

戏曲品格,现代乎?传统乎?这个问题暂且不论,先来看一个例子:在当代戏曲舞台上,古典名剧《西厢记》仍旧常演不衰,既有“拷红”、“佳期”等经典折子戏,又有整出的大戏,观众百看不厌。然而,传统戏《西厢记》本身经过了历代作家、剧作家的改编、创造,不断融注了各自的时代精神与个性趣味。如唐代元稹以自身经历为蓝本,写作了传奇《会真记》,包含了文人骚客风流无度、始乱终弃的思想内容。此后金代董解元、元代王实甫、明代李日华、解放后的田汉和新时期的“小百花”,都相继对之进行了改编,不断运用各自的时代意识进行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翻新改造,已成为歌颂婚姻自由和人性解放的著名篇章,但人们仍习惯称之为传统戏,而不是新编历史剧。由此可见,所谓传统与现代是两个辨证相关的概念,人们看待戏曲时最好不要使用“传统文化”的字眼,更准确的提法应该是“民族文化”。

在人类社会,不论国家和民族,“传统”的概念是永恒存在的,而其内涵却是相对的、可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内涵上都会发生变化。各种不同的传统,各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在时间跨度上也不相同。有的传统上溯到几千年,有的传统相沿几百年,有的甚至几十年内才出现。正如牛津大学《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的解释,“传统”包括信仰、风俗、因袭、惯例等,其内容涵盖宽泛、灵活,是个普遍使用的中性词,而且是个令人尊敬的可爱的中性词。从性质与作用上划分,传统可分为新传统、老传统、旧传统、坏传统等四类。前两者都是一种好的传统,都能被当代人承认并愿意继承发扬,后两者是与时代不相适应或不能相容的,而且有的已为当代人摒弃,不能一概而论。当代一位年轻画家这样认识传统:“从某种意义说,创新本身就是传统。历史悠久的专题都是一代一代人创新的结果。现在的创新以后也要变成传统,创新与传统是分不开的”。

另一方面,“现代”一词是我们生存的这一时代的产物,也即“现在所处的时代”的简称。一个国家的历史分期,是现代、近代还是古代,各国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相对的概念,就历史发展的现在进行时态来看,“现代”是永恒的,而且就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来看,“现代”也是永恒的,会运用现代意识观照历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新认识,即西方美学家克罗齐所说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可见,对于现代与传统,我们不能首先在观念上造成不可擅越、束缚思想的戒条鸿沟。用之于中国戏曲,就是要客观对待传统戏曲和现代戏,新编古装戏,客观对待戏曲这个优秀的民族艺术,既要认识它的历史沿革性,又要看清它的现实必要性,不断运用现代意识去观照、改造,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才是对待优秀民族文化的科学态度

【注释】

[1]徐扶明著:《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裘盛戎艺术评论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编辑、出版。

[3]《中国——古老文化的诞生》,载《文化——世界人民的交流》(中国文化专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