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有谱※
戏曲艺术十分讲究“谱”,演员登台演戏,必须掌握脸谱、扮相谱、身段谱,还有基本功“四功五法”等等,这些可以合起来称为“角色总谱”。谱是演员演戏的基本规范,有一定约束力,但并非僵化教条。如脸谱经历明代、清代、近现代、当代,就有了巨大变革,而且不同流派的脸谱各有不同,其目的是使演员在以戏曲艺术方式去塑造角色、表现生活时,能胸有成竹,运用自如。
戏曲作为写意戏剧,与西方戏剧的写实求真、“天性表演”不同,它不模仿生活真实,制造生活幻象,而是用歌舞的形式,用程式化的手段去表现生活感受,无须将戏曲艺术的娱乐性隐蔽在生活幻象之后,而是明示其娱乐功能,寓教于乐。演员在台后要精心设计角色总谱,知道自己如何去表现角色的内心活动和外部行为,在台上精心加以贯彻实现,才能保证创造角色工作的顺利进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演死了,才能演得活”。演员只有对角色总谱不断实践、总结,艺术趋于成熟,才能活学活用这些程式和技法,对之进行变革、创新,促进角色总谱的不断完善。梅兰芳在《梅兰芳文集》中说:“我演的戏常常改动”,“主要是应该听取别人的意见,通过舞台上的实践,不断的研究,边演边改。我的经验是改一次戏就比较精练一些,更符合剧情一些”。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刻板的匠艺,对角色进行刷新。
角色总谱是从内心到行动的,演员首先应该从角色的思想、心理着眼,掌握角色的内心活动,而后再考虑行动方面的形式问题。再次,角色总谱是表现角色在全剧中的整体活动过程,演员必须从全局着眼通盘考虑,给角色勾轮廓、定基调,而后再考虑表现的主次、轻重。以上两个方面是结合进行的,从整体到局部的法则,不仅掌握角色的内心活动时是如此,表现角色的外部行动时也是如此。高盛麟在《我怎样表演〈走麦城〉》(《戏曲研究》,1959第5期)中说:“钻进去,出得来,这是我演关羽戏的基本方法,所谓‘钻进去’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要深入脚色,要对关羽的情况进行充分理解,包括对关羽的性格与当时处境的熟悉”,“所谓‘出得来’就是回头考虑自己的条件,考虑用些什么技巧来表演这个人物。我认为要演好关羽的戏,要求演员在唱做念打上都要具备一定条件”。接着又说:
《走麦城》这个戏大体上可以划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关羽,虽然在危机四伏之中,但表面上仍然是占上风,耀武扬威,目空一切,演员应该抓住庄严威武、骄傲自大的特点去表演。第二个阶段从攻樊城中箭到走麦城止,这时的关羽是处在四面楚歌,到处失利的形势中,但在表面上仍坚持斗争,威严不灭。演员应该掌握住倔强勇敢、至死不屈的特点。
正因为高盛麟能从全局出发,考虑局部细节,他才能对角色感情体贴入微,合理安排艺术手段,才能创造出鲜明准确的具有关羽特殊性的表现形式。
演员仅仅心里有谱是不够的,若要付诸舞台实践,还得事先掌握熟练的基本功,以解决演员所想表现的和他所能表现的之间的矛盾。西方戏剧演员在“模仿说”的指导下,把真实的生活作为模仿的范本,而中国戏曲演员则在“虚拟说”的指导下,去创造表现生活感受的装饰化的“象”,这就是多方面的,甚至难度很高的表演技巧和程式,其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四功(唱、做、念、打)、五法(口、手、眼、身、步)”。正如裘盛戎说的:“只有熟练地掌握了技巧,同时,又对剧情和人物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才谈得上用歌唱和舞蹈来创造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