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唯物主义的思维特征及其对哲学发展的影响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虽然在显性层面上实验的方法构成了其解决问题的基点,但任何实验实际上只有在理性的图景中才是可能的,这种理性的图景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就是以数学为根据的公理系统,它构成了自然科学研究的法则与前提,这也是牛顿力学的理论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具有经验主义特征的归纳主义与具有理性主义特征的演绎主义,既是近代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两大特点,也是近代唯物主义思维的基本特征。不过在近代唯物主义的整体发展中,归纳主义方法始终被置于优先地位,经验被当作理性的前提,在这一点上,英国唯物主义与大陆唯理主义形成了对立。实际上他们是各持一端,都是把自然科学研究中的一种方法加以片面地运用。
受近代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影响,近代唯物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首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以给定的对象为前提的,“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恩格斯把这归结为反辩证法的思维方式。 (1) 在对给定的对象的研究中,对象被假定为一种永恒的存在,用这种思维方式去理解社会,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既定的、永恒的存在,而这恰好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所要求的。这种把对象当作“事物”而不是当作“过程”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不仅存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中,也存在于受经验唯物主义影响的经济学研究中。马克思后来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一个重要的论点就在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是从给定性的前提出发的,它把资本主义社会当作一个永恒的社会,而没有认识到它同样只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一个特定阶段。
其次,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在归纳基础上对事物进行分类,但忽视了不同质的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因此它虽然强调了对不同事物的认识,但无法把握事物的总体图景。这种方法运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便无法把握社会生活的总体规定性。斯密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盲目地起作用的经济法则比喻为“看不见的手”,就是这种研究方法在历史科学研究中感到束手无策的证明。
再次,由于当时自然科学中只有力学是比较完善的,从而形成了近代唯物主义机械论的思维方式。由于化学还处于起步阶段,生物学也还处在襁褓之中,因此力学成为说明一切事物的最终根据。虽然笛卡尔认识到用机械论的方式是无法说明道德问题的,但他最终也没有超越力学和几何学研究的视野。用这种思维方式说明社会生活,当然就无法理解它们的历史起源和本质,而只能把社会也理解为一种机械性的组合,用卢卡奇后来的说法,这恰好是一种典型的物化思维方法,这种物化思维刚好对应于商品生产中的金钱拜物教思想。
最后,以自然科学方法说明现实,虽然看起来是唯物主义的,但实际上,任何自然科学方法都是以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的思维为前提的,都是具体社会历史生活的产物。当近代唯物主义者抽除历史,从一个既定事实出发时,其本身恰恰是反历史的唯心主义。看不到近代自然科学研究中直观唯物主义方法的隐性唯心主义前提,把经验或者理性当作认识的毋庸置疑的基础,恰恰会深陷唯心主义而不能自拔,这在历史科学研究中更为突出。
从近代唯物主义的特征与思维局限性中可以看出,总体与局部的分离、给定性与历史性的脱节、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对立,使它在纷繁复杂、川流不息的社会生活面前束手无策、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