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学者在反思传统解读模式、试图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时候,大都以青年马克思的类概念来取代马克思的社会概念,从而重新回到了已经被马克思扬弃了的人本主义类哲学的立场上。这种原本不应该出现的“蜕化”现象,从一个侧面表明:学界不少同志对马克思的社会概念存在着严重的错误认识,他们不仅对费尔巴哈的类概念和青年马克思的类概念的渊源与差异的理解是混乱的,而且更混淆了马克思早期的类概念同其后来的成熟的社会概念的本质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