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

2.3.2 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

1.立体交叉的基本组成

立体交叉通常由跨线构造物、主线、匝道、出入口、变速车道(加速、减速车道)、斜带及三角形地带等部分组成。

(1)跨线构造物。它是立体交叉实现车流空间分离的主体构造物,包括设于地面以上的跨线桥(上跨式)以及设于地面以下的地道(下穿式)。

(2)主线。它是组成立体交叉的主体,通常指两条相交公路的直行车道,主要包括连接跨线构造物两端到地坪标高的引道和交叉范围内引道以外的直行路段。

(3)匝道。它是立体交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供上、下相交公路转弯车辆行驶的连接道,有时包括匝道与主线以及匝道与匝道之间的跨线桥(或地道)。匝道有右转匝道和左转匝道之分。右转匝道即从公路右侧驶出后直接右转约90°,至相交公路右侧进入,一般不需跨线构造物。其特点是形式简单,车辆行驶方便,行车安全。左转匝道即车辆转90°~270°越过对向车道,至少要设置一座跨线构造物。

(4)出入口。由主线驶出进入匝道的路口为出口,由匝道驶入主线的路口为入口。

(5)变速车道。由于匝道采用比主线低的车速,因此进出主线都要改变车速。为车辆进出变速而设的附加车道,称为变速车道,入口处为加速车道,出口处为减速车道。

(6)斜带及三角形地带。变速车道与主线衔接的三角形渐变段称为斜带。匝道与主线间、匝道与匝道间所围成的地区统称为三角形地带。三角形地带可用于交叉口绿化环境、照明等。

2.立体交叉的类型

(1)按结构物形式分类。立体交叉按相交公路结构物形式划分为上跨式立体交叉和下穿式立体交叉两类。

①上跨式立体交叉是指用跨线桥从相交公路上方跨过的交叉形式。这种立体交叉施工方便,造价较低,排水易处理,但占地面积大,引道较长,高架桥影响视线和市容,宜用于市区以外或周围有高大建筑物处。

②下穿式立体交叉是指用地道(或隧道)从相交公路下方穿过的交叉形式。这种立体交叉占地面积小,立面易处理,对视线和市容影响小,但施工期较长,造价较高,排水困难,多用于市区。

(2)按交通功能分类。立体交叉按交通功能可划分为分离式立体交叉和互通式立体交叉两类。

①分离式立体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是指采用上跨或下穿方式相交的立体交叉。车辆只能直行通过交叉口,不能互相转道。这种立体交叉占地面积小,构造简单,设计的重点考虑路线的上下位置。

②互通式立体交叉。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公路空间分离,上、下公路之间有匝道连接,并可供转弯车辆行驶。这种立体交叉构造较复杂,占地面积大,但车辆可安全转道、连续行驶。互通式立体交叉适用于高速公路与其他各类公路、大中城市出入口公路以及重要港口、机场或游览胜地的公路相交处。

互通式立体交叉根据交叉处车流轨迹线的交错方式和几何形状的不同,又可分为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和环形立体交叉三种类型。

a.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相交公路的车流轨迹线之间至少有一个平面冲突点的交叉。这是一种低级的互通式立体交叉,代表形式有菱形立体交叉和部分苜蓿叶形立体交叉。其特点是形式简单,仅需一座跨线的构造物,用地和工程费用小,但次线与匝道连接处为平面交叉,影响了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

b.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相交公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它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立体交叉,代表形式有喇叭形立体交叉、苜蓿叶形立体交叉、Y形立体交叉、X形立体交叉等。其特点是匝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各转向都有专用匝道,无冲突点,行车安全,通行能力大,但立体交叉占地面积大、造价高。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适用于高速公路之间及高等级公路与其他较高等级公路相交。

c.环形立体交叉:相交公路的车流轨迹线因匝道数不足而共同使用,且有交织路段的交叉。其特点是保证主要公路直通,交通组织方便,占地少且无冲突点,但通行能力受到环道交织能力的限制。车速也受到环岛半径的限制,绕行距离长,构造物多。环形立体交叉适用于较高等级公路与次高等级公路,以五条以上公路相交为宜。布设时应让主线直通,中心岛可采用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

3.一般要求

当高等级公路相交或交通量过大时,或在行车速度高、地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经过技术和经济综合评定,可采用立体交叉。

在设置立体交叉时,应遵循《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1)高速公路与其他各级公路交叉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交叉形式除在控制出入的地方设互通式立体交叉外,均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形式、设置的间距及加(减)速车道、匝道的设计,应根据有关规定及具体情况确定。

(2)一级公路与其他公路交叉时,应尽量采用立体交叉。交叉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互通式或分离式立体交叉。

(3)其他各级公路的交叉,当交通条件需要或有条件的地点,也可采用立体交叉。

(4)立体交叉的建筑限界应满足要求。

4.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设计成果

(1)布置图。比例尺一般用1∶1000~1∶500,内容包括地形、地物、路线(包括匝道)、跨线桥及其他构造物等。

(2)纵、横断面图。比例尺和要求与平面交叉相同。

(3)跨线桥设计图。其要求与一般桥梁设计相同。

(4)如有挡土墙、窨井、排水管、排水泵站等其他构造物,必须附设计图。

(5)有比较方案时,应绘制布置图并提供有关资料。

(6)提供交叉口的工程数量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