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 定额的特点

8.1.2 定额的特点

1.科学性特点

定额的科学性包括两重含义:①定额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反映出工程建设中生产消费的客观规律;②工程建设定额管理在理论、方法和手段上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定额的科学性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用科学的态度制定定额,尊重客观实际,力求定额水平合理;②在制定定额的技术方法上,利用现代科学管理的成就,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③定额制定和贯彻思想的一体化。

2.系统性特点

定额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它是由多种定额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它的结构复杂,有鲜明的层次和明确的目标。

定额的系统性是由工程建设的特点决定的。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工程建设就是庞大的实体系统,定额是为这个实体系统服务的。因此,工程建设本身的多种类、多层次就决定了以它为服务对象的定额的多种类、多层次。

3.统一性特点

定额的统一性主要是由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有计划的宏观调控职能决定的。为了使国民经济按照既定的目标发展,就需要借助于某些标准、定额、参数等,对工程建设进行规划、组织、调节、控制。而这些标准、定额、参数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是一种统一的尺度,才能实现上述职能,并利用它对项目的决策、设计方案、投标报价、成本控制进行比选和评价。

定额的统一性按照其影响力和执行范围来看,有全国统一定额、地区统一定额和行业统一定额等;按照定额的制定、颁布和贯彻使用来看,有统一的程序、统一的原则、统一的要求和统一的用途。

4.权威性特点

定额具有很大权威性,权威性反映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要求,也反映信誉和信赖程度以及定额的严肃性。

定额的权威性的客观基础是定额的科学性,只有科学的定额才具有权威性。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必然涉及有关方面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赋予定额以一定的权威性,就意味着在规定的范围内,对于定额的使用者和执行者来说,不论主观上愿意不愿意,都必须按定额的规定执行。在当前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赋予定额以权威性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竞争机制引入工程建设的情况下,定额的水平必然会受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在执行中可能产生定额水平的浮动。应该指出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定额的权威性不应该绝对化。定额毕竟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它的科学性会受到人们认识的局限。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投资体制的改革和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以及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它们都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和自身的情况,自主地调整自己的决策行为。

5.稳定性与时效性特点

定额中的任何一种都是一定时期技术发展和管理水平的反映,因而在一段时间内(5~10年)都表现出稳定的状态。保持定额的稳定性是维护定额的权威性所必需的,更是有效地贯彻定额所必要的。如果某种定额处于经常修改变动之中,那么必然造成执行中的困难和混乱,使人们感到没有必要去认真对待它,很容易导致定额权威性的丧失。定额的不稳定也会给定额的编制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但是定额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当生产力向前发展了,定额就会与已经发展了的生产力不相适应。这样,它原有的作用就会逐步减弱以至消失,需要重新编制或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