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 项目后评价的内容
1.项目全过程的回顾
(1)项目立项决策阶段的回顾。
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或评审,项目决策审批、核准或批准等。
(2)项目准备阶段的回顾。
其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勘察设计、资金来源和融资方案、采购招投标(含工程设计、咨询服务、工程建设、设备采购)、合同条款和协议签订、开工准备等。
(3)项目实施阶段的回顾。
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合同执行、重大设计变更、工程“三大控制”、资金支付和管理、项目管理等。
(4)项目竣工和运营阶段的回顾。
其主要内容包括工程竣工和验收、技术水平和设计能力达标、试生产运行、经营和财务状况、运营管理等。
2.项目绩效和影响评价
(1)项目技术评价。
项目技术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工艺、技术和装备的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安全性,建筑工程质量及安全、特别要关注资源、能源合理利用。
(2)项目财务和经济评价。
项目财务和经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总投资和负债状况,重新测算项目的财务评价指标、经济评价指标、偿债能力等。财务和经济评价应通过投资增量效益的分析,突出项目对企业效益的作用和影响。
(3)项目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价。
项目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污染控制,地区环境生态影响,环境治理与保护,增加就业机会,征地拆迁补偿和移民安置,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等。必要时,应进行项目的群体利益分析。
(4)项目管理评价。
项目管理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实施相关者的管理,项目管理体制与机制,项目管理者水平,企业项目管理、投资监管状况、体制机制创新等。
3.项目目标实现程度和持续能力评价
(1)项目目标实现程度。
项目目标实现程度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判断。
①工程项目(实物)建成情况。包括项目的建筑工程完工情况、设备安装调试完成情况、装置和设施试运行情况,工程竣工验收情况。
②项目技术和能力情况。即装置、设施和设备的运行是否达到设计能力和技术指标,产品质量是否达到国家或企业标准。
③项目经济效益产生情况。即项目财务和经济的预期目标,包括运营(销售)收入、成本、利税、收益率、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等实现情况。
④项目影响情况。即项目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目标是否实现,项目对产业布局、技术进步、国民经济、环境生态、社会发展的影响如何。
(2)项目持续能力的评价。
项目持续能力的评价主要分析以下因素及条件。
①持续能力的内部因素,包括财务状况、技术水平、污染控制、企业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等,核心是产品竞争能力。
②持续能力的外部条件,包括资源、环境、生态、物流条件、政策环境、市场变化及其趋势等。
(3)经验教训和对策建议。
项目后评价应根据调查的真实情况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得出启示和对策建议,对策建议应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并具有可操作性。项目后评价的经验教训和对策建议应从项目、企业、行业、宏观4个层面分别说明。
上述内容是项目后评价的总体框架。大型和复杂项目的后评价应该包括以上主要内容,并进行完整、系统的评价。一般项目应根据后评价委托的要求和评价时点,突出项目特点,选做其中一部分内容。项目中间评价应根据需要有所区别、侧重和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