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 公路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

6.3.2 公路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

公路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是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财务评价,是指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市场价格体系下,从项目的财务角度出发,根据项目的实际现金支出(国内外贷款)和现金收入(收取的路桥费),测算项目的费用和效益,考察其清偿债务的能力和采取的收费方式与收费标准等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

公路建设项目财务评价的前提条件是项目的全部或部分投资,须通过收取路桥费予以偿还。财务评价的内容是通过项目资金投入和收费收入的比较研究,分析该项目的偿还能力。财务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分析项目的收费收入能否抵偿项目贷款,并将其作为判断项目取舍,确定项目投资的依据之一。

6.3.2.1 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

(1)公路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

公路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有国家基本建设计划之内与计划之外2种。

(2)需要进行财务分析的公路建设项目。

从资金来源上分主要有2类。

①国内贷款项目。包括国家计划内的拨改贷项目,国家计划外的信贷项目,以及地方发行的公路(桥梁)建设债券。

②国外贷款项目。包括接受国外贷款(如国际金融机构、政府、私人贷款)项目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独资建设、中外合资)项目。

(3)高速公路建设PPP融资模式。

PPP(public-private-partenership)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并同时为民营部门带来利益。

PPP模式的真正含义指的是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有效合作,通过授予相应的特许经营权,并且保证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要求,然后在市场之中进行相应的合作建设或者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以此提高实际的效率和质量,进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工程项目,所以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以及长期稳定的发展。所以我国政府也尝试了多种的融资模式,而最终选择了PPP融资模式。因为PPP融资模式的价格调整机制非常灵活。除此之外,因为我国传统的高速公路建设都是以银行借贷进行建设,然后以高速公路收费来进行还债,所以会给政府带来较大的债务危机。而通过PPP的融资模式在高速公路建设之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有效盘活存量的资产,还可以解决政府的债务危机,从而促进高速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

(4)高速公路BOT融资模式。

BOT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新的项目融资模式,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简称,其含义是“建设—运营—移交”,政府通过出让建设项目一定期限的经营权、收益权来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建设,而项目的投资者在规定的经营期限结束后将该项目的产权无偿地移交给当地政府。据此,高速公路BOT融资方式是指政府通过招投标方式选定中标企业并与其达成特许经营协议,授予该高速公路项目投资者以一定期限(通常是20~30年)的特许经营权,许可其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和维护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并准许其进行高速公路通行服务收费或沿线服务设施的经营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商业利润,当特许期限届满时,将公路项目无偿移交给政府,转由政府指定部门经营和管理。

高速公路BOT项目融资模式作为特许经营的一种,具有很强的高速公路项目融资和经济效率改善功能。一方面,高速公路BOT融资模式具有很强的项目融资功能。在建设资金缺乏的情况下,运用BOT模式进行高速公路投资建设,将国内外经济组织和私人资本吸收到公路建设领域,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公路建设资金紧缺问题,加快公路建设的步伐,能够减少政府直接投资所带来的财政负担和建设风险。另一方面,高速公路BOT融资模式可以促进项目建设质量和运行效率的提高,克服政府直接生产的效率损失,为社会公众提供较好的公共设施使用服务,能够产生良好的资源配置效应。

BOT融资模式使得政府通过高速公路特许权的授予和管制以及制定特许合同框架与企业形成伙伴关系,在可收费领域引入竞争,既克服了公共物品提供过程中的融资问题,保证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又克服了政府直接生产的效率损失,提供了较好的公路通行服务,最后再由政府收回公共产权,兼顾了公共利益,实现了高速公路产品提供中政府与市场的利益平衡和协同增效。从理论上来说,BOT模式在经营性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应当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6.3.2.2 财务费用估算与收入估算

1.财务费用估算

公路建设项目的财务费用估算,在可行性研究中实际上就是项目投资估算,是根据《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制办法》(JTG3820—2018)及《公路工程估算指标》(JTG/T3821—2018)的要求进行计算的。财务评价的总投资估算与工程总投资估算的区别在于前者不考虑项目建设期间的物价上涨因素。

2.财务收入估算

财务收入估算为收费收入的总额,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t为项目评价计算期。

6.3.2.3 财务评价指标

由于公路建设项目大多具有公益性和服务性,因此只对收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的主要指标如下。

1.财务效益费用比(FBCR)

项目的财务效益费用比是评价期内各年收费收入现值总额与各年费用现值总额的比率。

FBCR>1时,说明项目收入大于投入,可行。

FBCR<1时,说明项目收入小于投入,项目不可行。效益费用比越大越好。

2.财务净现值(FNPV)

财务净现值是指按行业的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即财务净现值是项目的收费收入现值总额减去项目费用现值总额的差额。它是考察项目在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

财务净现值可根据财务现金流量表计算求得,财务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的项目是可以考虑接受的。财务净现值FNPV越大越好。

3.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即财务内部收益率是使项目的收费收入现值总和等于费用现值总和的折现率,它反映项目所占用资金的盈利率,是考察项目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可根据财务现金流量表中净现金流量用试差法计算求得。将求出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与行业的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比较,当FIRR≥i时,即认为其盈利能力已满足最低的要求,在财务上是可以考虑接受的,i越大越好。

4.财务投资回收期(N)

财务投资回收期是指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的时间,即财务投资回收期是项目的收费收入抵偿总建设费用所需要的时间。它是考察项目在财务上投资回收能力的评价指标。投资回收期一般从建设开始年算起,以年表示。投资回收期可根据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中累计净现金流量计算求得。

在财务评价中,用求出的投资回收期与行业的基准投资回收期(Nc)比较,当N≤Nc,时表明项目投资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投资回收期越短越好。

6.3.2.4 清偿能力分析

项目的清偿能力分析主要是考察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

公路建设项目借款偿还能力分析是通过对公路使用期间收费收入的估算及借款的本利预测,说明项目是否在对内对外规定的偿还条件下保证有足够的偿还能力,以防止出现财务状况的恶化和长期负债的现象。借款偿还能力分析的重点在于借款偿还期内可否偿还借款。

1.借款偿还期

借款偿还期=借款偿还后开始出现盈余年份—开始借款年份+当年应偿还借款额/当年可用于还款的收益额

借款偿还能力分析还要做借款还本付息预测。当我们预测出每年公路收费收入以后,可据以预测投资借款还本付息的进度和时间。进行预测时应分建设期和使用期。

①测算建设期每年应计利息数。

②测算使用期每年还本付息数及应计利息数。

③测算还清借款年份应计利息数。

④当年借款本金和利息。

2.偿债率分析

利用外资且需还款的项目,应作偿债分析。

偿债率表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负债的程度,国际上一般认为偿债率在25%以内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