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 桥面系及附属工程施工

3.3.4 桥面系及附属工程施工

3.3.4.1 桥面系施工

1.排水设施施工

桥面排水设施主要包括汇水槽、泄水口及泄水管。汇水槽、泄水口顶面高程应低于桥面铺装层10~15mm。泄水管下端至少应伸出构筑物底面100~150 mm。泄水管宜通过竖向管道直接引至地面或雨水管线,其竖向管道应采用抱箍、卡环、定位卡等预埋件固定在结构物上。

2.桥面防水层施工

下雨时,雨水在桥面必须能及时排出,否则将影响行车安全,也会对桥面铺装和梁体产生侵蚀作用,影响梁体耐久性。桥面防水层设在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与铺装层之间,尤其在主梁受负弯矩作用处。桥面防水层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主要由垫层、防(隔)水层与保护层三部分组成。其中垫层多做成三角形,以形成桥面横向排水坡度。垫层不宜过厚或过薄,当厚度超过5cm时,宜用小石子混凝土铺筑,厚度在5cm以下时,可只用1∶3或1∶4水泥砂浆抹平。水泥砂浆的厚度不宜小于2cm。垫层的表面不宜光滑。有的梁桥防水层可以利用桥面铺装来充当。

桥面应采用柔性防水,不宜单独铺设刚性防水层。桥面防水层使用的涂料、卷材、胶粘剂及辅助材料必须符合环保要求。桥面防水层的铺设应在现浇桥面结构混凝土或垫层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强度,经验收合格后进行。桥面防水层应直接铺设在混凝土表面上,不得在二者间加铺砂浆找平层。

3.桥面铺装层施工

桥面防水层经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桥面铺装层的施工,但在雨天或雨后桥面未干燥时,不能进行桥面铺装层的施工。铺装层应在纵向100cm、横向40cm范围内,逐渐降坡,与汇水槽、泄水口平顺相接。

(1)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层施工。

在水泥混凝土桥面上铺筑沥青铺装层前,应在桥面防水层上撒布一层沥青石屑保护层或在防水黏结层上撒布一层石屑保护层,并用轻碾慢压。沥青铺装宜采用双层式,底层宜采用高温稳定性较好的中粒式密级配热拌沥青混合料,表层应采用防滑面层。铺装后宜采用轮胎或钢筒式压路机进行碾压。

(2)水泥混凝土桥面捕装层施工。

①铺装层的厚度、配筋、混凝土强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结构厚度误差不得超过20mm。

②铺装层的基面(裸梁或防水层保护层)应粗糙、干净,并于铺装前湿润。

③桥面钢筋网应位置准确、连续。

④铺装层表面应做防滑处理。

⑤水泥混凝土施工工艺及钢纤维混凝土铺装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的相关规定。

(3)人行天桥塑胶混合料面层施工。

①人行天桥塑胶混合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②施工时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材料产品说明书的要求,风力超过5级(含)、雨天和雨后桥面未干燥时,严禁铺装施工。

③塑胶混合料均应计量准确,严格控制拌和时间。拌和均匀的胶液应及时运到现场铺装。

④塑胶混合料必须采用机械搅拌,应严格控制材料的加热温度和洒布温度。

⑤人行天桥塑胶铺装宜在桥面全宽度内、两条伸缩缝之间,一次连续完成。

⑥塑胶混合料面层终凝之前严禁行人通行。

4.桥梁伸缩装置施工

伸缩装置安装前应检查修正梁端预留缝的间隙,缝宽应符合设计要求,上下必须贯通,不得堵塞。伸缩装置安装前应对照设计要求、产品说明,对成品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安装伸缩装置时应按安装时气温确定安装定位值,保证设计伸缩量。

(1)填充式伸缩装置安装。填充式伸缩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预留槽宜为50cm宽、5cm深,安装前预留槽基面和侧面应进行清洗和烘干。

②梁端伸缩缝处应粘固止水密封条。

③填料填充前应在预留槽基面上涂刷底胶,热拌混合料应分层摊铺在槽内并捣实。

④填料顶面应略高于桥面,并撒布一层黑色碎石,用压路机碾压成型。

(2)齿形钢板伸缩装置安装。齿形钢板伸缩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底层支承角钢应与梁端锚固筋焊接。

②支承角钢与底层钢板焊接时,应采取防止钢板局部变形措施。

③齿形钢板宜采用整块钢板仿形切割成型,经加工后对号入座。

④安装顶部齿形钢板,应按安装时气温经计算确定定位值。齿形钢板与底层钢板端部焊缝应采用间隔跳焊,中部塞孔焊应间隔分层满焊。焊接后齿形钢板与底层钢板应密贴。

⑤齿形钢板伸缩装置宜在梁端伸缩缝处采用U形铝板或橡胶板止水带防水。

(3)橡胶伸缩装置安装。橡胶伸缩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安装橡胶伸缩装置应尽量避免预压工艺。橡胶伸缩装置在5℃以下气温不宜安装。

②安装前应对伸缩装置预留槽进行修整,使其尺寸、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③锚固螺栓位置应准确,焊接必须牢固。

④伸缩装置安装合格后应及时浇筑两侧过渡段混凝土,并与桥面铺装接顺。每侧混凝土宽度不宜小于0.5m。

(4)模数式伸缩装置安装。模数式伸缩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模数式伸缩装置在工厂组装成型后运至工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2016)对成品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

②伸缩装置安装时其间隙量定位值应由厂家根据施工时温度在工厂完成,用定位卡固定。如需在现场调整间隙量应在厂家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调整定位并固定后应及时安装。

③伸缩装置应使用专用车辆运输,按厂家标明的吊点进行吊装,防止变形。现场堆放场地应平整,并避免雨淋暴晒。

④安装前应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要求检查锚固筋规格和间距、预留槽尺寸,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并清理预留槽。

⑤分段安装的长伸缩装置需现场焊接时,宜由厂家专业人员施焊。

⑥伸缩装置中心线与梁段间隙中心线应对正重合。伸缩装置顶面各点高程应与桥面横断面高程对应一致。

⑦伸缩装置的边梁和支承箱应焊接锚固,并应在作业中采取防止变形措施。

⑧过渡段混凝土与伸缩装置相接处应粘固密封条。

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定位卡。

5.地袱、缘石、挂板施工

桥梁上部结构混凝土浇筑安装支架的卸落后,应进行地袱、缘石、挂板的施工。施工时,地袱、缘石、挂板的外侧线形应平顺,伸缩缝必须全部贯通,并与主梁伸缩缝相对应。预制或石材地袱、缘石、挂板安装应与梁体连接牢固。挂板安装时,直线段宜每20m设一个控制点,曲线段宜每3~5m设一个控制点,并应采用统一模板控制接缝宽度,确保外形流畅、美观。对于尺寸超差和表面质量可缺陷的挂板不得使用。

6.防护设施施工

桥梁防护设施一般包括栏杆、隔离设施护栏和防护网等。防护设施的施工应在桥梁上部结构混凝土的浇筑支架卸落后进行。其线形应流畅、平顺,伸缩缝必须全部贯通,并与主梁伸缩缝相对应。

防护设施采用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时,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宜采用M20水泥砂浆。

预制混凝土栏杆采用榫槽连接时,安装就位后应用硬塞块固定,灌浆固结。塞块拆除时,灌浆材料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5%。采用金属栏杆时,焊接必须牢固,毛刺应打磨平整,并及时除锈防腐。

防撞墩必须与桥面混凝土预埋件、预埋筋连接牢固,并应在施作桥面防水层前完成。

护栏、防护网宜在桥面、人行道铺装完成后安装。

7.人行道施工

人行道结构应在栏杆、地袱完成后施工,且在桥面铺装层施工前完成。

人行道施工应符合《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的相关规定。人行道下铺设其他设施时,应在其他设施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人行道铺装。悬臂式人行道构件必须在主梁横向连接或拱上建筑完成后方可安装。人行道板必须在人行道梁锚固后方可铺设。

3.3.4.2 附属结构施工

1.隔声和防眩装置安装

基础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可进行桥梁隔声和防眩装置的安装。隔声和防眩装置安装过程中,应加强产品保护,不得对隔声和防眩板面及其防护性造成损伤。

(1)声屏障安装。屏障加工模数应根据桥梁两伸缩之间长度确定,声屏障安装时,必须与钢筋混凝土预埋件牢固连接,声屏障应连续安装,不得留有间隙,在桥梁伸缩缝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处理。安装时应选择桥梁伸缩缝一侧的端部为控制点,依序安装。5级以上大风时不得进行声屏障安装。

(2)防眩板安装。防眩板安装应与桥梁线形一致,防眩板的荧光标识面应迎向行车方向,板间距、遮光角应符合设计要求。

2.梯道施工

梯道即梯形道,是城市竖向规划建设的步行系统。人行梯道按其功能和规模可分为三级:一级梯道为交通枢纽地段的梯道和城市景观性梯道;二级梯道为连接小区间步行交通的梯道:三级梯道为连接组闭间步行交通或入户的梯道。梯道平台和阶梯顶面应平整,不得反坡造成积水。

钢结构梯道制造与安装,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梯道每升高1.2~1.5m宜设置休息平台,二、三级梯道连续升高超过5.0m时,除应设置休息平台外,还应设置转折平台,且转折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梯道宽度。

3.桥头搭板施工

桥头搭板一般包括现浇桥头搭板和预制桥头搭板两种。施工前,均应保证桥梁伸缩缝贯通、不堵塞,且与地梁、桥台锚固牢固。

现浇桥头搭板基底应平整、密实,在砂土上浇筑应铺3~5cm厚水泥砂浆垫层。

预制桥头搭板安装时应在与地梁、桥台接触面铺2~3cm厚水泥砂浆。搭板应安装稳固不翘曲。预制板纵向留灌浆槽,灌浆应饱满,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铺筑路面。

4.防冲刷结构施工

桥梁防冲刷结构主要包括锥坡、护坡、护岸、海墁及导流坝等。防冲刷结构的基础埋置深度及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锥坡、护坡、护岸、海墁结构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干砌护坡时,护坡土基应夯实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砌筑时应纵横挂线,按线砌筑。需铺设砂砾垫层时,砂粒料的粒径不宜大于5cm,含砂量不宜超过40%。施工中应随填随砌,边口处应用较大石块,砌成整齐坚固的封边。

栽砌卵石护坡应选择扇形石料,长度宜为25~35cm。卵石应垂直于斜坡面,长径立砌,石缝错开。基脚石应浆砌。

栽砌卵石海墁宜采用横砌方法,卵石应相互咬紧,略向下游倾斜。

5.照明设施施工

灯柱通常只在城镇设有人行道的桥梁上设置。灯柱的设置位置有两种:一种是设在人行道上;另一种是设在栏杆立柱上。

人行道上的灯柱布设较为简单,只要在人行道下布埋管线,按设计位置预设灯柱基座,在基座上安装灯柱、灯饰,连接好线路即可。这种布设方法大方、美观、灯光效果好,适用于人行道较宽的情况。但灯柱会减小人行道的宽度,影响行人通过,且要求灯柱布置稍高一些,不能影响行车。

灯柱石栏杆立柱上布设稍麻烦一些,电线在人行道下预埋后,还要在立柱内布设线路通至顶部,因立柱既要承受栏杆上传来的荷载,又要承受灯柱的重量,因此带灯柱的立柱要特殊设计和制作。在立柱顶部还要预设灯柱基座,保证其连接牢固。这种布设方法的优点是灯柱不占人行道空间,桥面开阔,但施工、维修较为困难。这种情况一般只适用于安置单火灯柱,灯柱顶部可向桥面内侧弯曲延伸一部分,以保证照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