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与审核
12.2.2.1 施工图预算的基本概念
1.施工图预算的含义
施工图预算是施工图设计预算的简称,又称设计预算。它是由设计单位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根据施工图设计图纸、现行预算定额、费用定额以及地区设备、材料、人工、施工机械台班等预算价格编制和确定的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文件。
2.施工图预算的作用
(1)施工图预算是衡量设计方案是否经济合理的依据。施工图预算提供的总预算造价指标和各分项工程的造价指标与以往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比较,进一步论证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所确定的设计方案是否经济合理。同时还应和初步设计概算或技术设计修正概算中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以检查概算编制的质量和水平。
(2)当建设项目实行施工招标时,审定的施工图预算也可以作为编制工程标底的依据。施工图预算审定后就要进行组织招标的建设项目,施工图预算提供的工程量、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用量是编制工程标底的依据。施工招标的标底价格,不但要反映价值,还要反映供求关系,所以它不完全是按照预算的编制模式一统到底的,它与施工图预算是有区别的,但工程标底的制定仍然是以预算为依据,按照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原则和方法结合市场行情和招标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编制的。
(3)施工图预算是施工单位组织施工的依据。编制施工图预算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建设项目的施工。施工单位在组织施工时,应根据施工图预算计算出来的各项工程的工程量编制计划,组织施工。预算中提供的材料、半成品、各种构件的用量、品种、规格以及质量标准,是施工单位组织采购、加工、供应的依据。预算中提供的人工、机械台班用量也是安排施工计划的依据。
(4)施工图预算是施工单位统计完成工程量的依据。施工单位在掌握工程进度时,除了要有工程量和形象进度外,还要有以货币表现的工作量,它是根据施工期内实际完成的各种工程量乘以相应的预算单价来计算的,是考核工程进度和完成计划的一个综合指标。
(5)施工图预算是施工企业进行经济核算的依据。施工图预算计算出来的单项、单位工程技术经济指标,是建筑安装工程产品的计划价格,施工企业为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在预算提供产品价格的范围内,通过加强经济核算,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积累和盈利。
(6)施工图预算是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进行工程结算的依据。经审定的施工图预算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进行工程结算的依据。单位工程竣工后或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完成部分工程量后,应以施工图预算中所确定的价格进行结算。
(7)施工图预算是进行工程拨款的依据。建筑安装工程的拨款,是以施工图预算和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结算的工作量为依据,并以施工图预算对合同甲、乙双方实施财政监督,促使建设单位合理地使用建设资金。
(8)施工图预算也是工程决算的依据。工程竣工后应根据所完成的工程量和施工图预算所确定的价格进行决算,最后形成总的新增固定资产价值。
(9)建设项目需要由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施工图预算是审计工作的依据。
3.施工图预算编制的依据
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必须遵循以下各项依据。
(1)就不同设计阶段而言,建设项目采用一阶段设计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采用两阶段设计时的初步设计概算,采用三阶段设计时的技术设计修正概算,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的主要依据之一。经批准的投资额,是进行施工图限额设计的主要依据,施工图预算不得随意突破批准的投资额。
(2)施工设计图纸和说明。
(3)施工组织设计资料。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工期、施工方法、机械化程度以及大型构件预制场、路面混合料拌和场、材料堆放地点、临时工程的位置和临时占用土地数量等,都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而这些资料是计算辅助工程数量、临时工程数量、套用预算定额和计算有关费用的重要依据。
(4)预算定额。预算定额既是计算建设项目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也是计算和确定工程量的主要依据。
(5)人工、材料、机械台班预算价格,以及据以计算这些价格的工资标准、材料供应价、运价、机械台班费用定额等,都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基础资料。
(6)其他工程费、间接费等各项取费标准。
(7)工程量计算规则和预算编制办法。
①工程量计算规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根据施工设计图纸资料如何计算工程量;二是按预算定额的内容要求如何正确计取工程量。两者都是编制施工图预算时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则。
②对于预算编制办法,工程量计算规则除了规定各种费率标准外,还对组成预算文件的各种计算表格的内容、填表程序和方法都做出了十分明确的规定;不得随意修改。
(8)勘察设计合同、协议以及建设项目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的有关规定。
(9)针对当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而出现现行定额缺项时按规定编制的补充定额,也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的依据。
(10)其他有关资料。比如为了加快公路建设,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很多省对公路建设征用土地和拆迁补偿费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及规定等。
12.2.2.2 施工图预算的费用组成及项目
施工图预算费用组成及项目、施工图预算文件组成及相关表格同设计概算完全一致,只是表头中的“概算”换成“预算”而已,这里不再详述。
12.2.2.3 施工图预算的审查
1.施工图预算审查的内容
(1)工程量的审查。根据设计图纸、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审查。
(2)采用定额或指标的审查。包括定额或指标的适用范围、定额基价或指标的调整、定额或指标中缺项的补充。其中,进行定额或指标的补充时,要求补充定额的项目划分、内容组成、编制原则等要与现行的定额精神相一致。
(3)材料预算价格的审查。要着重对材料原价和运输费用进行审查。为做好材料预算价格的审查工作,先要根据设计文件确定材料耗用量,以耗用量大的主要材料作为审查的重点。
(4)各项费用的审查。审查时,结合项目的特点,搞清各项费用所包含的具体内容,避免重复计算或遗漏。取费标准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或地方规定标准执行。
2.施工图预算的审查方法
(1)逐项审查法,又称全面审查法。是按定额顺序或施工顺序,对各个分项工程中的工程细目从头到尾逐项详细审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合于一些工程量较少、工艺比较简单的工程。
(2)标准预算审查法。是对利用标准图纸或通用图纸施工的工程,先集中力量编制标准预算,以此为标准审查预算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时间短,效果好,好定案;其缺点是适用范围小,只能对按标准图纸的工程执行。
(3)分组计算审查法。采用这种方法,首先把若干分部分项工程,按相邻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进行编组。利用同组中分项工程间具有相同或相近计算基数的关系,审查一个分项工程数量,就能判断同组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的准确程度。
(4)对比审查法。是利用已建成工程的预算或虽未建成但已审查修正的工程预算对比审查拟建的同类工程预算的一种方法。
(5)重点审查法。是抓住工程预算中的重点进行审核的方法。审查的重点一般是指:工程量大或造价较高的各种工程、补充单位估价表、计取的各项费用(计取基础、取费标准等)。重点审查法的优点是重点突出,审查时间短,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