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4 项目后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6.4.4 项目后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1.项目后评价的程序

(1)重要项目的业主在项目完工投产后6~18个月内,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或企业上报《项目自我总结评价报告》(简称自评报告)。

(2)上级部门或企业对项目的自评报告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选择典型项目,组织项目调查,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

(3)组织编写《项目后评价报告》。

(4)项目后评价的反馈及成果应用。

2.项目后评价的方法

项目后评价方法的基础理论是现代系统工程与反馈控制的管理理论。项目后评价的方法有逻辑框架法和对比法。

(1)逻辑框架法。

逻辑框架法是项目后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它通过投入、产出、直接目的、宏观影响4个层面对项目进行分析和总结的综合评价方法。

(2)对比法。

对比法是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分析评价方法,即根据后评价调查得到的项目实际情况,对照项目立项时所确定的直接目标和宏观目标,以及其他指标,找出偏差和变化,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和经验教训。项目后评价的对比法包括前后对比、有无对比和横向对比。

①前后对比法是项目实施前后相关指标的对比,用以直接估量项目实施的相对成效。

②有无对比法是指在项目周期内“有项目”(实施项目)相关指标的实际值与“无项目”(不实施项目)相关指标的预测值对比,用以度量项目真实的效益、作用及影响。

③横向对比法是同一行业内类似项目相关指标的对比,用以评价企业(项目)的绩效或竞争力。

项目后评价调查是采集对比信息资料的主要方法,包括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后评价调查重在事前策划。

3.项目后评价指标框架

构建项目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应按照项目逻辑框架,从项目的投入、产出、直接目的3个层面出发,将各层次的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各项具体指标中。

评价指标包括工程咨询评价常用的各类指标,主要有工程技术指标、财务和经济指标、环境和社会影响指标、管理效能指标等。不同类型项目后评价应选用不同的重点评价指标。

项目后评价应根据不同情况,对项目立项、项目评估、初步设计、合同签订、开工报告、概算调整、完工投产、竣工验收等项目周期中几个时点的指标值进行比较,特别应分析比较项目立项与完工投产(或竣工验收)2个时点指标值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4.项目后评价成果应用

项目后评价成果(经验、教训和建议)应成为编制新的规划和投资决策的参考和依据。《项目后评价报告》应作为企业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在新投资项目策划时,应参考过去同类项目的后评价结论和主要经验教训(相关文字材料应附在立项报告之后,一并报送决策部门)。在新项目立项后,应尽可能参考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随项目进程开展监测分析,改善项目日常管理,并为新项目后评价积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