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 特殊地段隧道工程施工技术

3.4.6 特殊地段隧道工程施工技术

3.4.6.1 流沙地段施工

(1)施工调查。

掌握流沙特性、规模,了解地质构成、贯入度、相对密度、塑性指数、地层承载力、滞水层分布、地下水压力和透水系数等,并制订处治方案。

(2)治理措施。

在流沙地段开挖隧道,可采取的治理措施如下:①加强防排水工作,防止沙层稀释和挟走沙粒,必要时采取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其集水管可用加气砂浆充填。②将泥水抽排至洞外。当隧道很长时,可在洞内合适位置设蓄水池,将泥水在该池内经处理沉淀后抽出洞外,池内沉积的淤泥定期清除。③采用化学药液注浆固结围岩时,注剂可采用悬浮型或溶液型浆液。④应自上而下分部开挖,先护后挖,边挖边密封,遇缝必堵。流沙出现后,尽快用板材封闭开挖面。⑤可采用工字型钢支撑或木支撑,设置底梁,支撑的上下、纵横均应连接牢固。架设拱架时,拱脚应用方木或厚板铺垫。支撑背面应用木板或槽型钢板遮挡,严防流沙从支撑间逸出。⑥在流沙逸出口附近较干燥围岩处,应尽快打入锚杆或施作喷射混凝土层,加固围岩,防止逸出扩大。

(3)流沙地段开挖边墙马口。

流沙地段开挖边墙马口,其长度不得大于2m,并应采取措施防止拱圈两侧不均匀下沉。拱部和边墙衬砌混凝土的灌筑应尽量缩短时差,尽快形成封闭环。

3.4.6.2 涌水地段施工

(1)施工调查。

根据设计文件对隧道可能出现涌水地段的涌水量大小、补给方式、变化规律及水质成分等进行详细调查,选择既经济合理,又能确保围岩稳定,并保护环境的治水方案。处理涌水可用下列辅助施工办法:超前钻孔或辅助坑道排水;超前小导管预注浆;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井点降水及深井降水。

(2)采用辅助坑道排水。

①坑道应和正洞平行或接近平行。

②坑道底标高应低于正洞底标高。

③坑道应超前正洞10~20m,至少应超前1~2个循环进尺。

(3)采用超前钻孔排水。

①应使用轻型探水钻机或凿岩机钻孔。

②钻孔孔位(孔底)应在水流上方。钻孔时孔口应有保护装置,以防人身及机械事故。

③采取排水措施,保证钻孔排出的水迅速排出洞外。

④超前钻孔的孔底应超前开挖面1~2个循环进尺。

(4)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

①注浆段的长度应根据地质条件、涌水量、机具设备能力等因素确定,一般宜在30~50m。

②钻孔及注浆顺序应由外圈向内圈进行,同一圈钻孔应间隔施工。

③浆液宜采用水泥浆液或水泥-水玻璃浆液。

(5)井点降水施工。

①井点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降水宽度小于6m,深度小于5m时,可采用单排井点。井点间距宜为1.0~1.5m。

②有地下水的黄土地段,当降水深为3~6m时,可采用井点降水;当降水深度大于6m时,可采用深井井点降水。

③滤水管应深入含水层,各滤水管的高程应齐平。

④井点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抽水试验,检查有无漏气、漏水情况。

⑤抽水作业开始后,宜连续不间断地进行抽水,并随时观测附近区域地表是否产生沉降,必要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6)深井井点降水施工。

①在隧道两侧地表面布置井点,间距为25~35m。井底应在隧底以下3~5 m。

②做好深井抽水时地面的排水工作。

3.4.6.3 塌方地段施工

1.塌方地段应加强预报工作

在处理塌方前,应详细调查其范围、形状、塌穴的地质构造,查明其诱发原因和塌方类型,据此确定处理方案。

2.隧道塌方后的治理

(1)隧道塌方后。应先加固未塌方地段,防止塌穴扩大。

(2)塌方规模较小。首先加固塌体两端泂身,并尽快施作喷射混凝土或锚喷联合支护封闭塌穴顶部和侧部,然后清渣。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亦可在塌渣上架设施工临时支架,稳定顶部,然后清渣。临时支架待灌注衬砌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方可拆除。

(3)塌方规模很大,塌渣体完全堵死洞身。此时宜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在查清塌穴规模大小和穴顶位置后,可采用管棚法或注浆固结法稳固围岩体和渣体,待其基本稳定后,按先上部后下部的顺序清除渣体,亦可用全断面法按短进尺、弱爆破早封闭的原则开挖塌体,并尽快完成衬砌。

(4)塌方冒顶。在清渣前应支护陷穴口,地层极差时,在陷穴附近地面应打设地表锚杆,洞内可采用管棚支护和钢架支撑。

(5)在塌方处,模筑衬砌背后与塌穴洞孔周壁间必须紧密支撑。当塌方较小时,可用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将其充填,当塌穴较大时,可用浆砌片石回填,厚度宜为2m,其以上空间应采用钢支撑等顶住稳定围岩;特大塌穴应做特殊处理。衬砌厚度应按松散体荷载计算确定。

(6)塌方地段防排水除应遵守有关规定外,尚应遵守下列规定。对于地表沉陷和裂缝,应采用不透水土夯填密实,并开挖截水沟,防止地表水下渗到塌穴和塌渣体内;塌方冒顶时,应在陷穴口地表四周挖沟排水,并设棚遮盖穴顶,防止雨水流入。陷穴口回填标高应高出地面并封口。

(7)岩爆引起塌方。此时应采取以下措施:①迅速将人员和机械撤至安全地段。②采用摩擦型锚杆进行支护,增大锚杆的初锚固力。③采用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抑制开挖面拱部围岩的剥落。④采取挂钢筋网,必要时可用钢支撑加固;充分做好岩爆现象观察记录。⑤可采取声波探测,加强岩爆预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