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2 路基施工爆破技术
3.1.12.1 综合爆破方法施工特点
常用爆破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光面爆破
在开挖限界的周边,适当排列一定间隔的炮孔,在有侧向临空面的情况下,用控制抵抗线和药量的方法进行爆破,使之形成一个光滑平整的边坡。
2.预裂爆破
在开挖限界处按适当间隔排列炮孔,在没有侧向临空面和最小抵抗线的情况下,用控制药量的方法,预先炸出一条裂缝,使拟爆体与山体分开,作为隔震减震带,起保护开挖限界以外山体或建筑物和减弱地震对其破坏的作用。
3.微差爆破
两相邻药包或前后排药包以若干毫秒的时间间隔(一般为15~75ms)依次起爆,称为微差爆破,亦称毫秒爆破。
4.定向爆破
利用爆能将大量土石方按照指定的方向,搬移到一定的位置并堆积成路堤的一种爆破施工方法,称为定向爆破。
5.洞室爆破
为使爆破设计断面内的岩体大量抛掷(抛坍)出路基,减少爆破后的清方工作量,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可根据地形和路基断面形式,采用抛掷爆破、定向爆破、松动爆破方法。
抛掷爆破有3种形式。
(1)平坦地形的抛掷爆破(亦称扬弃爆破):自然地面坡角α<15°,路基设计断面为拉沟路堑,石质大多是软石时,为使石方大量扬弃到路基两侧,通常采用稳定的加强抛掷爆破。
(2)斜坡地形路堑的抛掷爆破:自然地面坡角α在15°~50°,岩石也较松软时,可采用抛掷爆破。
(3)斜坡地形半路堑的抛坍爆破:自然地面坡角α>30°,地形地质条件均较复杂,临空面大时,宜采用这种爆破方法。在陡坡地段,岩石只要充分破碎,就可以利用岩石本身的自重坍滑出路基,提高爆破效果。
3.1.12.2 综合爆破施工技术
综合爆破一般包括小炮和洞室炮两大类。小炮主要包括钢钎炮、深孔爆破等钻孔爆破;洞室炮主要包括药壶炮和猫洞炮,随药包性质、断面形状和微地形的变化而不同。用药量1t以上为大炮,1t以下为中小炮。
1.钢钎炮
钢钎炮通常指炮眼直径小于70mm和深度小于5m的爆破方法。
(1)特点:炮眼浅,用药少,每次爆破的方数不多,并全靠人工清除;不利于爆破能量的利用。由于眼浅,以致响声大而炸下的石方不多,所以工效较低。
(2)优点:比较灵活,在地形艰险及爆破量较小地段(如打水沟、开挖便道、基坑等),在综合爆破中是一种改造地形,为其他炮型服务的辅助炮型,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炮型。
2.深孔爆破
深孔爆破是孔径大于75mm、深度在5m以上,采用延长药包的一种爆破方法。
(1)特点:炮孔需用大型的潜孔凿岩机或穿孔机钻孔,如用挖运机械清方可以实现石方施工全面机械化,是大量石方(万方以上)快速施工的发展方向之一。
(2)优点:劳动生产率高,一次爆落的方量多,施工进度快,爆破时比较安全。
3.药壶炮
药壶炮是在深2.5~3.0m的炮眼底部用小量炸药经一次或多次烘膛,使眼底成葫芦形,将炸药集中装入药壶中进行爆破的一种方法。
(1)特点。主要用于露天爆破,其使用条件是:岩石应在Ⅺ级以下,不含水分,阶梯高度小于20m,自然地面坡度在70°左右。如果自然地面坡度较缓,一般先用钢钎炮切脚,炸出台阶后再使用。经验证明,药壶炮最好用于Ⅶ~Ⅸ级岩石,中心挖深4~6m,阶梯高度在7m以下。
(2)优点:装药量可根据药壶体积而定,一般为10~60kg,最多不超过100 kg。每次可炸岩石数十方至数百方,是小炮中最省工、省药的一种方法。
4.猫洞炮
猫洞炮指炮洞直径为0.2~0.5m,洞穴成水平或略有倾斜(台眼),深度小于5m,用集中药于炮洞中进行爆炸的一种方法。
(1)特点:充分利用岩体本身的崩塌作用,能用较浅的炮眼爆破较高的岩体,一般爆破可炸松15~150m3。其最佳使用条件是:岩石等级一般为Ⅸ级以下,最好是Ⅴ~Ⅶ级;阶梯高度最小应大于炮眼深度的两倍,自然地面坡度不小于50°,最好在70°左右。由于炮眼直径较大,爆能利用率甚差,故炮眼深度应大于1.5~2.0m,不能放孤炮。猫洞炮每次可炸岩石4~10m3,单位耗药量在0.13~0.30kg/m3。
(2)优点:在有裂缝的软石坚石中,阶梯高度大于4m,药壶炮药壶不易形成时,采用这种爆破方法,可以获得好的爆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