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 净现值法

4.3.4 净现值法

1.净现值的计算与判别准则

净现值法是把投资方案在计算期内发生的现金流量按基准折现率等值折算为基准年现值,并根据累计的收益现值与费用现值的大小来评价方案的经济效果。

(1)净现值(NPV)的含义及计算。

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给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1年初)的现值之和。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指标。其表达式为:

式中,(CI-CO)t为第1年的净现金流量;n为项目计算期;ic为基准折现率。

净现值的经济含义可以直观地解释为:假设有一个小型投资项目,初始投资为10000元,项目寿命期为1年,到期可收益12000元。如果设定基准收益率为8%,根据净现值计算公式,可以求出该项目的净现值为1111元(12000元×0.9259-10000元),这就是说,只要投资者能在资本市场以8%的利率筹措到资金,那么该项投资在经济上就可以做到盈利。投资者将会获得1200元净收益(12000元-10000元÷1.08),该项目的净现值则等于项目在生产经营期内所获得的净收益的现值(1200元×0.9259)。

(2)净现值的判别准则。

计算出净现值后,其结果不外乎有3种情况,即NPV>0,NPV=0,NPV<0。在用于投资方案的经济评价时,判别准则如下。

①当NPV>0时,说明方案可行。这种情况说明投资方案实施后的投资收益水平不仅能达到标准折现率的水平,而且还会有盈余,即项目的盈利能力超过其投资收益期望水平。

②当NPV=0时,说明方案可考虑接受。这种情况说明投资方案实施后的投资收益水平恰好等于标准折现率,即其盈利能力能达到所期望的最低财务盈利水平。

③当NPV<0时,说明方案不可行。这种情况说明投资方案实施后的投资收益水平达不到标准折现率,即项目的盈利能力水平比较低,甚至有可能出现亏损。

2.净现值与折现率

从净现值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对于具有常规现金流量(即在计算期内,方案的净现金流量序列的符号只改变一次的现金流量)的投资方案,其净现值的大小与折现率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我们已知某投资方案各年的净现金流量,则该方案的净现值就完全取决于我们所选用的折现率。折现率越大,净现值就越小;折现率越小,净现值就越大。随着折现率的逐渐增大,净现值将由大变小,由正变负。

在净现值的计算公式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标准折现率ic。标准折现率又称基准折现率,它是由投资决策部门决定的重要参数。基准折现率定得太高,可能会使许多经济效益好的方案被拒绝;如果定得太低,则可能会使一些经济效益差的方案被采纳。在当前情况下,基准折现率可以按部门或行业统计的资料来确定,使其能够反映本行业投资效果的最低可接受的收益率水平,所以也称为最低可接受的资金收益率。

3.净现值的优缺点

净现值的优点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并全面考虑了项目在寿命期内的经济状况;经济意义明确直观,能够直接以货币额表示项目的净收益;能直接说明项目投资额与资金成本之间的关系。

净现值的缺点是:须首先确定一个符合经济现实的基准收益率,而基准收益率的确定往往比较困难;不能直接说明在项目运营期间各年的经营成果;不能真正反映投资中单位投资的使用效果。

4.净现值率(NPVR)

多方案比较时,如果相对于可能的投资机会,而可得到的资金是有限的,在评价中就必须考虑单位资金的利用效率。通常用净现值率作为净现值的辅助指标来反映单位资金的利用效率。

净现值率(NPVR)是指项目的净现值与投资总额现值的比值。净现值率主要用于对多个独立投资方案进行比选时的优劣排序。其表达式为:

式中,Kp为初始投资的现值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