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 项目后评价的概念、主要目的及分类
1.项目评价分类及基本概念
根据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不同特点,项目评价分为3个阶段进行:即项目前评价(项目评估)、项目中评价、项目后评价。由于这3个阶段项目管理内容和侧重点不同,其项目评价内容也不同。
(1)项目前评价。
通常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初始立项阶段进行。它通过预测、论证和评价,从正反2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项目决策者提供项目取舍及实施方案的多方面参考,并客观、准确地将与项目有关的资金、资源、技术、信息、市场、财务、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数据资料和实际环境,完整地汇集、预测,帮助决策者实事求是地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
(2)项目中评价。
项目中评价是指项目立项以后,在项目实施时期,历经项目的设计、实施、竣工3个阶段,对项目状态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衡量与监测,对已完成的工作做出评价,为项目管理和决策提供所需的信息,指出项目管理的努力方向。其目的在于检测项目实施的实际状态与计划目标状态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和可能影响因素,及时反馈信息,以便改进项目管理,并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来实现或达到既定目标,以便有利于项目业主以及其他利害相关者及时了解和把握项目现状,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控制。
(3)项目后评价。
项目后评价是指项目竣工投产并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通过对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竣工投产、生产运营等全过程进行系统评价,综合分析项目实际状况及其与项目前评价预测状况的偏差,检查投资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项目或规划是否合理有效,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有效地提供信息反馈,为未来项目的决策和提高管理水平提出建议,同时也为被评项目实施运营提出改进建议,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2.项目后评价的主要目的
(1)及时反馈信息,调整相关政策、计划、进度,改进或完善在建项目。
(2)增强项目实施的社会透明度和管理部门的责任心,提高投资管理水平。
(3)通过经验教训的反馈,调整和完善投资政策和发展规划,提高决策水平,改进未来的投资计划和项目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项目后评价一般应对项目执行全过程每个阶段的实施和管理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重点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合同等)、执行程序、工程三大控制(质量、进度、造价)、技术经济指标、社会环境影响、工程咨询质量(可行性研究、评估、设计等)、宏观和微观管理等。
3.项目后评价的原则及分类
项目后评价的一般原则是坚持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项目后评价的评价范围,按时点划分,可分为项目事后评价和项目中间评价。项目事后评价是指对已完工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项目中间评价是指从项目开工到竣工验收前的阶段性评价。依据项目周期的划分,可分为项目前期决策、工程准备、建设实施、竣工投产等方面的评价。项目实施过程评价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决策者和管理者的重视,实践表明项目实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