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合作教育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在我国探索和建立现代学徒制,这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实现社会公平和促进青年就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书是陈俊兰博士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形成的,是我国第一本从制度建设、教育经济学和学习理论等角度对我国当前(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的专著。它以我国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合理性”、“现实性”和“合法性”为主题,科学地证明了现代学徒制在合理利用学校与企业资源,整合学习与工作过程,学校、企业与个人共同分担职业教育成本和获得收益,以及促进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等多个方面,都是一种更优的制度安排。当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努力贯彻落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本书的研究成果无疑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例如,对于现代学徒制的实现方式,本书给出了一条与目前教育部门牵头、以学校为主体的途径并不完全相同的道路,即将中小企业残存的非正式学徒制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从而升级为现代学徒制。这不仅丰富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对完善校企合作政策、优化职业教育的辐射功能等具有重要的启发,而且对促进竞争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和弱势青年群体发展,体现教育公平与社会正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队伍的素质仍然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反映应用型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新技术的可用性”我国仅列第107位,这里一个重要原因是:单纯的学校教育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职业教育脱离实践的“顽疾”。当今社会,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极大提高,传统的精细化岗位分工被灵活、整体化和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综合任务所替代,这对员工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工作中的计划、决策和分析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这只能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整体化的“工作过程中”获得,纯学校教育模式无法独立承担起这一重任,只能采用深入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方式,这就是现代学徒制最核心的部分。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特殊的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企业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与单纯的学校教育相比能更好地适应劳动市场需求,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顺利过渡,降低青年失业率。现代学徒制强大的人才培养功能和效率为世人所瞩目。事实证明,现代学徒制不但可以实现高质量和(相对纯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低投入,而且学徒制发展得好的国家,在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领域都有更强的竞争力,因为现代学徒制可以更好地实现以下目标:①协调教育和就业体系的关系;②降低从学校到工作世界的门槛,从而降低青年失业率;③提高企业竞争力,特别是中小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④提供与传统学校教育不同的发展道路。
要想在我国成功地建立和发展现代学徒制,需要职业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全力配合与支持,本书无疑是一项此领域极为重要而且成功的探索。祝愿陈俊兰博士继续努力,在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和实践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谨此代序。
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4年11月12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