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解决校企合作难题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现代学徒制解决校企合作难题的个案分析

本部分采用个案研究对现代学徒制“解决校企合作难题”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研究对象为广州市某机床厂有限公司[1]与广州市某技师学院合作的职业教育试点项目,利用五国现代学徒制内涵分析的结果对该个案进行分析和判断,结果显示,该个案具备现代学徒制的特征。[2]试点项目开始于2010年9月,招收起点为已取得相关专业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应届(专科)毕业生与社会人员,人才培养层次为技师,试点专业为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学制三年,共26人。

现代学徒制的合理性强调现代学徒制的“工具性存在”而非“本体存在”,即实现特定社会目的、企业目标或个体目标的一种途径或手段,在价值取向上追求问题解决的“效率”或“功效”,具体表现为自身运作的成本效率、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率,相比实现同一目标的不同途径的比较优势以及能否兼顾企业的经济利益与学徒的学习需求。工具性存在具有可替代性,即在多种能够实现同样目标的可供选择的“途径”中,学徒制是否是一种具有更高效率(社会效率与自身运作的成本效率)的职业教育方式,有待与其他教育方式(如:学校本位职业教育等)的比较。

试图回答的问题包括:①现代学徒制如何化解企业的经济利益与学徒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它能否兼顾企业的利益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这一双重目的?②现代学徒制本身的运作是否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化的收益?③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实现特定社会目的与个体目标的工具性存在是否相比其他实现同一目标的途径(学校教育)更加经济、有效?④现代学徒制能够产生哪些社会效率?具体表现为它能解决哪些校企合作的难题?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