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一、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人类学情境学习理论从整体的角度理解“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认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每一个方面在解释其他方面时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不能孤立地加以考虑。各组成部分促进不可分割的各个方面,它们的联合体创造了共同体成员的一道风景,其中包括形状、程度以及质地等”[36]。“边缘性”意味着“置身于由某个共同体定义的参与领域中多元化的、多样性的、或多或少地投入和包含于其中的存在方式”。边缘性参与与个体在社会世界的定位紧密相连,而“变化着的定位和观点是行动者的学习轨道、形成中的身份和共同体成员资格的一部分”。“合法的边缘性”意味着实践共同体中一个位置,暗示着社会结构的一种专业性的权利关系。“作为一个人在其中朝着更深入的参与前行的地方,边缘性是一个授权的位置;作为一个人(通常是以合法的方式)受阻于充分参与的地方,从更广泛的整个社会的观点看,它就是一个被剥夺权利的位置。”可将“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内涵概括为:

(1)与“边缘性”相反的概念是“对进行着的活动的不相关性与非相关性”,实践共同体中新成员的“部分参与”并不意味脱离兴趣(主题)的毫不相关的实践,而只是意味着他的实践处于整个专业社会活动的外围地区,他参与活动的贡献与价值相对较低。

(2)当边缘性参与获得“合法性”时,即边缘性参与被赋予权力时“它暗示着一种开放的通道,一种为了理解的目的通过逐渐增长的进入源头的途径”,即向心参与的过程。

(3)向心参与不可把终点归结为一种统一的或单一的中心,或者归结为一种技能的获得,因为在实践共同体中没有一个单一的核心。“我们所要选择的是由边缘性参与引导所致的充分参与。充分参与的目的是能公正地对待包括在共同体成员各种不同形式中的关系的多样性。”

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之所以出现“质量不高”的局面,很大程度上与以下两种情况有关系:“所学专业与实习岗位不对口”、“所在岗位是简单的流水线工作”。“专业与岗位的不对口”意味着“对进行着的活动的不相关性与非相关性”,是与职业毫不相关的实践。而现代学徒制之所以能够解决校企合作的这种难题,原因是从一开始它采取的就是“边缘性”参与的方式,它不存在相不相关的问题,而是相关程度如何、重要程度如何的问题。对于一个新成员来说,“边缘性”意味着在职业的外围参与,这决定着他的专业实践对整个职业体系的相对次要的价值与贡献。从一开始,相关性就不是现代学徒制试图解决的问题,而建立在相关性基础上的对职业的重要程度与贡献程度则是现代学徒制中“边缘性参与”试图解决的核心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不断地向心参与的过程。

但是向心参与途径的顺畅与否,更重要的是其合法性问题,是新手进入实践共同体必须获得的成员资格,它的核心问题是能否顺畅进入正在进行着的广泛的专业活动,能否有机会接近老资格的前辈和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能否接触更多的信息、资源和参与机会,这也成为“充分参与者”的前提条件。但事实上,新成员能否“进入”极易受到操控,由于对进入的组织的依赖,合法的边缘性既可能促进也可能妨碍合法的参与。

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个案研究对同一企业不同车间的生产组织形式对阻碍与促进学徒“进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结果显示,之所以整体学员的专业能力发展受阻,与各个车间的培训任务的专业水平有关,而培训任务的专业水平则主要是由车间的生产组织形式决定的。企业劳动精细分工所形成的流水线生产组织形式,对新成员的进入问题产生严重的阻碍,劳动的商品化通过“阻止学徒接近成熟的专业实践场所的运作方式”可以将学徒变为廉价劳动力的来源。它不仅阻碍着学徒进入广泛的活动领域,而且使之接近老资格前辈的机会以及资源、信息的获取等都变得极为有限。这是导致校企合作“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也是本研究试图呈现的如何根据车间的生产组织形式选择学徒学习与工作的场所,因为实践证明并非所有学徒制的实施都具有同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