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章小结
本章分别从学徒需求的区域、行业、职业和企业分布及待遇与招聘条件的特征对我国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沈阳市、苏州市与长沙市六个城市的非正式学徒制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六个城市一天之内发布的学徒需求总数为1578人,招聘企业223家,分布于11个行业,涉及职业4大类26中类。这些事实说明,目前中国社会对学徒制仍然存在大量的需求,“大量的弱势群体与青少年仍然通过学徒的方式而非学校的方式获得一门手艺与技术,而大量的中小企业仍然愿意以学徒的方式招聘员工”[9]。它符合某一范围内人们相互交往的规则与秩序,是共同体内引导人们行动的手段。它的运行更多的表现为对“惯例”与“潜规则”的遵守,以约定俗成的方式运行,深受当地民风民俗、文化传统、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主要呈现以下的特征:
(1)学徒制在当代中国的运行深受区域特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学徒需求数与经济发展水平呈中度正相关关系(学徒需求数与城市GDP的相关系数为0.739)。
(2)招聘企业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仪表设备(53%)与消费零售/贸易/交通物流(33%)行业。招聘企业主要是中小型私营企业,私营企业所占比例为65%,中小型企业所占比例为85%(含微型企业)。
(3)学徒需求的工作岗位主要涉及我国职业大典中的第2、4、6大类,分别是:专业技术人员(8%),商业、服务业人员(24%),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59%),其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所占比例最高。
(4)各个城市在月薪结构上保持稳定,学徒的月薪受到各个城市的最低工资水平影响,最低工资水平与“2000元以上”的月薪水平呈现低度的正相关关系(0.486)。这意味着城市最低工资水平越高,学徒月薪在2000元以上的概率越大。
(5)企业在学徒需求的性别结构上倾向于男性,63%为初中及以下学历(其中38%没有学历要求),不限制工作经验,且看重学徒的如下品质:勤奋(58%)、学习与上进意识(41%)、对职业的兴趣(35%)、团队合作意识(23%)、愿意在企业工作较长的时间(稳定性,22%)、纪律与服从意识(22%)等。
我国广泛存在的非正式学徒制的需求使得现代学徒制在我国的运行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与实践的可操作性。世界劳工组织在发展中国家的试点项目显示,从非正式学徒制的需求找到校企合作的突破口有利于更好地衔接教育系统与工作系统,并找到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个人教育需求的平衡点,从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但如何将非正式学徒制与学校职业教育系统有效衔接起来,如何将非正式学徒制升级为现代学徒制,并纳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有待经济部门与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这也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