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行动完整的人
在对比学习是个体内化知识的心理过程的基础上,人类学情境学习理论提出了实践共同体中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关注的是在世界中行动完整的人。这一主张似乎自相矛盾,但“事实上,参与社会实践——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的——都十分明确地表明对人的关注,但这是作为世界中的人,是作为某个社会文化共同体中的成员”。它具有以下内涵:
(1)行动完整的人与特定的专业实践或社会活动有关系。人类学情境学习理论揭示了行动完整的人与专业实践或社会活动的关系,是通过对专业实践与社会活动的不断参与获得承担更多的新的实践与活动的机会与能力,是在专业实践活动中获得能力与理解力的发展。在职业教育领域,称为“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最早由德国教育家路德(H.Roth)提出,他将职业能力分成四个维度:自我能力(又称个性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它具有以下特征:①专业能力是与职业共同体的专业要求相适应的行为,满足对工作成果的质量要求。②选择与工作和生产条件相适应的材料和工具,并有意识地关注由于错误选择对工作成果造成的不良影响。③制定工作计划,关注选择生产技术/工作过程的条件,有意识地关注由于错误地制定工作计划或者生产技术程序对劳动结果造成的影响。④对自己及他人的绩效作出客观评价的能力。[37]而本书中的现代学徒制个案正是通过工作本位学习,使学徒不断地参与工作实践,承担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断获得对职业活动的隐性的工作过程知识与专业的行动能力。
(2)世界中的人与实践共同体有关系。这种关系被温格(E.Wenger)描述为“学习着成为另一个人”(learning as becoming)、“学习着归属于某个实践共同体中”(learning as belonging)[38],即要变成一个充分的参与者与一个共同体中的成员。“活动、任务、功能以及理解力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它们是更为广泛的关系体系的一部分,在这些关系中它们有着各自的意义。这些关系网络产生于社会共同体,并在其中得到再生产和发展,人受限于同时也限制着这些关系。就这些关系体系所允许的可能性而言,学习意味着成为另一个人。”[39]这意味着“整个学习过程扎根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即不断社会化的过程”[40]。现代学徒制个案研究显示,在学徒的熟练程度以及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其中学徒的身份经历了从“学徒”到“熟练技术工人”再到“小组组长”的变化。这意味着不断地成为一个充分参与者,他们受限于职业共同体中的关系网络,同时也通过与其他成员不断的互动获得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与待遇,而且身份随着向心参与的过程不断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不仅意味着专业行动能力的不断发展,更意味着你以与身份相对应的这个人的角度进行工作、思考、承担责任并作出贡献,这个过程是不断地成为“另一个人”的过程。而这是我国目前职业院校建设的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室或实训中心不可能达到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