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学徒制
“现代”与“传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按照字面意思,“现代”可以指当前的任何事物,它或早或迟取代了过去被公认的或作为标准的事物。[21]现代学徒制中“现代”与“传统”的区别表现在经济社会背景、生产组织形式、技能传播的范围以及有无教育培训机构参与等因素的不同上。
表1-1 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
如表1-1所示,“传统学徒制”是建立在农业社会小农自给经济与家庭(手工)作坊生产组织形式基础之上,学徒以学习一项技艺或手艺为目的的工作本位技能传播制度。它主要在(近)家庭与氏族成员之间传播,师徒关系亲密且等级分明,对人的技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代学徒制”则建立在信息社会、知识经济与“产品导向”生产组织形式基础之上,是伴随着创新、自我实现与终身学习等教育理念及全球竞争加剧、产品创新周期大幅度缩短的情况下,将生产现场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一种合作职业教育制度。它主要在职业共同体内传播,师徒之间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它对人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德国不莱梅大学劳耐尔(Felix Rauner)将之描述为“本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负责任的态度设计工作世界的能力”,设计能力的基本理念是工作任务的解决并非总是选择最“正确”的办法,而是选择最“恰当”的符合特定情境的办法。直观性、功能性、使用价值导向、经济性、工作过程导向、社会责任感、环保性、创新性八个指标既成为衡量解决职业/专业工作任务的八个标准,也成为判断学生/学徒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八个维度。现代学徒制对人的能力所提出的高要求建立在“复杂的工作岗位、简单的组织结构”基础之上,根据WEBA(Well-Being during Work)[22]的判断标准,“产品导向”的生产组织形式能够为学徒的学习提供最佳的学习条件。至于现代学徒制所涉及其他要素,如学徒的合法身份、权益、培养主体、考核方式等详见第三章的内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