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制研究数量与称谓分析
1.数量分析
通过中国知网(CNKI)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与学徒制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检索,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世纪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共检索到相关的文章577篇,各数据库检索的文章数分别为394、18、2、23、5、135篇,所占比例分别为68.3%、3.1%、0.4%、4.0%、0.9%、23.4%。其中学术文章359篇,学术文章数量的统计排除了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的文章数、重复发表文章数以及研究者亲自鉴别的不属于学术研究的文章数,包括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期刊全文数据库,会议论文数据库的所有文章,所占比例为62%。数量分析显示,我国学徒制的相关研究较少,学徒制尚未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话题,与“校企合作”研究文献数量的比较可以反映该问题(见表1-2)。
表1-2 “学徒制”与“校企合作”学术文章数量对比
1949—2011年,中国知网收录的学徒制文献359篇,相比“校企合作”文献的6665篇,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18.6∶1(校企合作/学徒制)。2005年之前两者的比例为3.5∶1,但自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正式提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之后,两者的比例扩大到23.9∶1,可见“校企合作”研究的热度与学徒制研究的“冷清”。
2.称谓分析
学徒制研究检索的关键词包括学徒制、师徒制、学徒培训、名师带徒、师傅带徒弟、师带徒6个,按检索词分类的文献资料分布情况详见图1-1。结果显示:在所有文献中(577篇),“学徒制”、“师带徒”、“师傅带徒弟”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4%、27%、15%。在359篇学术文章中,“学徒制”、“师带徒”、“师徒制”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51%、20%、17%。可见,“学徒制”、“师带徒”是在学术领域与各种报道中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概念。
图1-1 按检索词分类的文献资料分布情况
从概念使用时间长短来看,中国知网(CNKI)最早收录的以“学徒制”命名的文献资料源于1964年,“师带徒”是1957年,而其他的概念大都出现在90年代中后期甚至21世纪初。“学徒制”这一概念在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的长短上都占优势。“学徒培训”概念尽管使用频率不高,但中国知网收录的以“学徒培训”命名的文献资料的最早记录是195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学徒制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去除了学徒制中的剥削成分,保障了学徒的基本权利,同时,‘学徒制’的称呼也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学徒培训’。”[39]此后“学徒培训”成为政策文本中对“师傅带徒弟”现象的常用词,比如1981年的《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学徒培训工作的意见》,1996年的《职业教育法》[40]都使用了“学徒培训”这一概念。
称谓分析显示,我国并未统一对“学徒制”的称谓,尽管“学徒培训”是政策文本中的常用词,但仅6%的文献资料使用该概念,使用频率最高、使用时限最长的两个概念是“学徒制”与“师带徒”。“学徒制”这一概念在使用频率与使用时间的长短上都占优势,鉴于此,本课题统一采用“学徒制”称呼各种师傅带徒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