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个人、企业的成本与收益

二、学校、个人、企业的成本与收益

以上主要从企业的角度对现代学徒制的成本、收益与质量进行了分析,主要解决了现代学徒制是否能够兼顾学习质量与企业利益以及如何兼顾的问题。本部分试图从更全面的角度(学校、企业与个人)分析现代学徒制的成本与收益,试图解决的问题是:现代学徒制整体的运作是否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化的收益?

1.各主体成本与收益指标的确定

OECD综合各项有关双元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成本与收益的研究指出,由于数据收集方法与各国职业教育体系实质性差异等原因,一个应用于所有国家的整体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与基本结论几乎不可行。但是双元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各主体承担的直接与间接成本应受到重视,成本分担主体包括企业、个人与政府。个人承担的成本包括学费、材料/设备费用、机会成本(作为非熟练技术工人放弃的收益)等;企业承担的成本包括受训者的带薪休假,财政补助,给受训者支付的工资(劳动成本),受训者由于犯错、资源浪费产生的成本,熟练技术工人耗费的时间以及内部培训产生的成本(包括材料、工作服、培训人员工资、管理等)等;政府承担的成本包括对教育机构的财政资助、奖学金、学生贷款、生活津贴以及对企业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18]

而对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投资的评价,须考虑短期与长期的效益,这些效益具有不易量化且很难与其他影响生产率的因素相互区分的特征,效益分享的主体包括个人、雇主与企业。个人分享的短期效益包括获得的雇佣机会、一定的收入水平、工作满意度等;长期效益包括增加终身学习的灵活性与可变性,即增加往后的受训机会与提升技能水平的可能性。企业分享的短期效益包括受训者生产率的提高及不用从外部招聘熟练技术工人节省的成本,包括熟悉企业环境的时间以及可能产生的人职不匹配的风险等;长期效益包括培训的供给效益(如改善企业形象)及人员流动率的减少(无须重新培训新员工)。社会分享的短期效益包括为增进社会收益节省的支出,即减少由教育向工作过渡不成功导致的失业;长期收益包括教育导致的生产率增益的外部性、高收入增加的税收收入等。[19]

以上成本与收益包含的要素对于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成本收益指标的确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根据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各主体成本分担和收益共享的实际情况以及便于量化的要求,决定只计算可量化的、短期见效的成本与收益,教育促进个人、企业与社会发展的长期收益不予计算。主体分类采取学生、企业、学校这一类别,而非学生、企业与政府(社会)类别,因为从成本计算的角度来说,本研究个案中并未涉及政府对企业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且政府对学校的财政资助可直接表现为学校对学生的支出;其次,从收益计算的角度来说,无论是社会的短期收益还是长期收益都不便于计算。最终,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确定的成本与收益指标见表5-17。

表5-17 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成本与收益计算指标

2.各主体成本与收益的数据

(1)个人的成本与收益。

个人的成本包括为完成学业实际支付的所有成本(学费、材料与书本费用及与日常生活费用)与放弃就业机会可能获得的机会收益,即机会成本。而个人的收益是指学徒期个人实际获得的各种收入,如学徒工资、各种社会保险与福利等。其中,机会成本的计算相对复杂,目前职业教育采取双元制或现代学徒制的国家(如德国、瑞士等)对机会成本的计算一般是指学徒由于接受职业教育失去的作为非熟练技术工人的工作机会而放弃的收益或创造的社会价值。而职业教育主要采取学校教育的国家对机会成本的计算一般是指学生由于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失去的作为已拥有相应学历的劳动者的工作机会而放弃的收益或创造的社会价值。前者的计算以非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为参照标准,后者的计算以劳动者已获得的相应学历的工资水平为参照标准。本研究个案中,机会成本的计算以试点企业熟练技术工人获得的收益为参照标准。学徒第1年的机会成本按照非熟练技术工人计算,第2年、第3年按照熟练技术工人计算,如下是个人成本收益表(见表5-18)。

表5-18 个人成本与收益表

以上数据说明,个人为顺利完成三年的学业所支付的成本约为14.5万元,学徒从事生产性工作的收益为8.4万,净成本6.1万。其中,机会成本约为10.9万,约占个人所支付成本比例的75%,在不计算机会成本的情况下,学徒将产生4.8万的直接净收益(直接净收益=收益-学费-学杂费-日常生活费用)。降低人才培养层次与学徒招收起点能够大幅度降低机会成本,过高的机会成本意味着现代学徒制在技师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上对个人而言并不划算,这也从经济的角度解释了研究个案中存在的高达50%以上的(离职率)退学率。各国的实践也证明,现代学徒制主要应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学徒的起点一般为初中毕业生,很少应用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如技师)。

(2)企业的成本与收益。

企业成本的计算遵照QEK工具中成本的计算,是指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花费的所有成本,包括受训人员成本、培训人员成本、运作成本以及其他成本。而企业收益包括QEK工具中的机会收益与学徒从事生产性工作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两部分。

QEK工具中的(机会)收益是指学徒从事生产性工作企业应支付给学徒而未支付的成本,以熟练技术工人的薪酬为计算标准,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学徒企业内训的时间×学徒的生产率(相比熟练技术工人)×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学徒从事生产性工作给企业带来的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应付成本×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其实质是企业对员工的投入所获得的税前利润。其中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的计算公式为: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营业收入-非薪酬福利成本)/(全职员工数×平均薪酬福利)。该利润的计算公式采用“应付成本”而非“实际支付成本”,主要是因为应付成本等同于企业如果不雇用学徒,向其他熟练的技术工人支付的薪酬福利水平,它能更准确地反映完成同样的工作量企业对员工(而非学徒)的投入水平。依据此公式“学徒从事生产性工作给企业带来的利润”相当于企业员工(熟练技术工人)完成同样的工作量给企业带来的利润。

普华永道对中国11个行业300多家中国上市企业的调研显示,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企业对员工的每一份投入所获得的税前利润)为2.0,机械、设备、仪表行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的中位值[20]为1.8(50分位)[21]。访谈结果显示,试点企业属于机械行业,对其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取值1.8较合适,[22]如下是企业的成本与收益表(见表5-19)。

表5-19 企业成本与收益表

以上数据说明,企业为顺利完成三年的现代学徒制项目所支付的成本约为9.4万,学徒从事生产性工作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为29万,净收益约19.6万,年均净收益约为6.5万。这与普华永道根据我国2007年相关上市企业年报披露的信息对11个行业300多家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本情况进行分析所得到的年人均利润6.1万相差不大。这说明利用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学徒能够满足企业的员工需求,在生产现场能够胜任一名熟练技术工人的工作,并可以给企业带来与全职员工并无差距的利润,这有利于激发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动机。但如果现代学徒制应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可以预计的是企业的盈利水平将会降低,降低到何种程度,会不会产生负值,是下一步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3)学校的成本与收益。

学校的成本是指为帮助学徒完成学业学校实际支付的成本,包括教学成本、课程开发成本、学生管理成本与硬件配套设施成本,每项成本的计算包括相关人员时间投入的成本与学校在专项任务上支付的成本,成本计算指标体系见表5-20。学校的收益是指学校为帮助学生完成学业期间实际获得的收入,主要是学生支付的学费与材料书本费用。

表5-20 学校成本计算指标

根据以上确定的成本与收益指标体系,对现代学徒制个案进行调查,可得以下学校成本收益数据表(见表5-21):

表5-21 学校成本与收益表

以上数据说明,学校为顺利完成三年的现代学徒制项目为每个学徒支付的成本约为0.9万元,收取的学费及书本费用约为1.4万元,净收益0.5万元。五国现代学徒制内涵分析显示,学校在现代学徒制中一般不收取学费及其他费用,所有成本由政府承担。而本个案中,学校按照全日制学生收取的每年4800元的学费及书本费用完全能够支付学校为学徒支付的年成本,并能产生人均年净收益1700多元。这是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运行过程中学徒对学校颇有微词的地方,也是导致学生离职(退学)的重要原因,学徒普遍的观点是在占用学校较少资源的情况下,应该减少或免除学费。学校作为公共事业组织,办学宗旨不以盈利为目的,在此种情况下,学费收取的数额以及是否有收取学费的必要性作为一个政策性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合个人、企业与学校成本、收益的统计数据,可得表5-22:

表5-22 现代学徒制各主体成本收益表

在累计成本与收益不反映谁支付成本和谁获得收益的情况下,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试点项目短期内(学习期内)所花费的总成本为24.8万元,所获得的总收益为38.9万元,净收益14万元。它通过校企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机制,使学生参与创造社会价值的经济活动,实现“工作的过程即学习,学习的过程即工作”,是一种有产出的学习方式,由此认为:现代学徒制在我国的运作具有成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