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工作场所与理论实践知识

三、学习/工作场所与理论实践知识

内容分析显示,出现的与现代学徒制学习/工作场所有关的关键词有8个:job/on-the-job,workplace,work/workshop,work situation,plant,laboratory,class/in-class,classroom,各自出现的频率分别为46、5、1、1、1、1、8和15次,总频率78次,可归为两类,一类是车间/工作现场(job/on-thejob,workplace,work/workshop,work situation,plant,laboratory),另一类是课堂/教室(class/in-class,classroom)。

词频统计显示,与车间/工作现场有关的关键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占70.5%;而与课堂/教室有关的关键词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占29.5%。尽管词频统计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不同学习场所之间所占时间的比例,但却具有一定的借鉴性,与国际学徒制创新研究网络(INAP)的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作为学习场所的企业需要大量的至少占整个培训期间50%的系统的工作经验;而学校授课时间应根据职业性质占总培训时间的25%到50%不等”[7]

一般而言,课堂教学在理论的系统讲述上具有优势,而工作现场更利于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灵活应用,尽管课堂/学校与理论知识,车间/工作现场与实践知识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但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词频统计结果论证了相互之间所呈现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内容分析显示,出现的与现代学徒制学习/工作场所有关的关键词有5个:theory,theoretical knowledge,practice,practical knowledge,experience,各自出现的频率分别为6、4、4、12和11次,总频率37次,可归为两类:①理论知识类(theory,theoretical knowledge);②实践知识类(practice,practical knowledge,experience)。词频统计显示,理论知识出现的频率较低,占27%,接近于课堂/教室出现的频率29.5%;实践知识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占73%,接近于车间/工作现场出现的频率70.5%。车间/工作现场与实践知识出现的高频率,说明现代学徒制非常重视知识在工作场所的应用,强调基于实践经验的高度自主化的工作过程知识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