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过程安全操作技术
(1)造型过程安全操作技术
1)工作场地必须保持整洁、畅通,砂箱要按指定地点堆放整齐,小砂箱的堆放高度一般不超过1.5m,大砂箱一般不超过3m,以免砂箱倒塌。
2)造型时注意压勺、通气针等工具不要刺伤人,握模型和用手塞砂子时要注意铁钉和铁刺。
3)抹箱时要注意砂中的杂物,不能用手抹箱。
4)扣箱和翻箱时,动作要协调一致。
5)不得在砂箱悬挂的情况下修型。
6)使用手提灯时,应事先检查灯头、灯线是否漏电。
(2)冲天炉熔炼过程安全操作技术
1)在冲天炉加料台上作业时,要防止煤气中毒或意外地掉进冲天炉中。
2)在熔化过程中,冲天炉会产生占炉气5%~21%的一氧化碳(CO),如进入风箱和风管就有爆炸的危险。因此,在关掉风机后要立即打开所有风口。
3)手工堵塞出铁口时,要由两人轮流连续堵塞,以确保堵住。
4)冲天炉应按规定的时间出渣,不可使渣漫至风口,以免发生事故。
5)打炉前应检查炉底下面及附近地面是否有水,如有水应立即用干砂铺垫,而后方可打炉;打炉前、停风后打开风口,并放尽铁液及炉渣;打炉前还必须与有关方面联络好,并发出信号,使所有的人都离开危险区后再行打炉;打炉后必须迅速用水将红热的铁焦喷灭。如果炉底门打不开或炉内剩余炉料、棚料,不允许工人进入危险区去强制打开或解除棚料。棚料可用鼓风产生的振动来解除,也可将机械振动器贴在炉底上以产生的振动来解除;另一方法是从加料口投入重铁球来砸碎。如果这些方法都失败,必须用切割枪对炉底进行火焰切割时,只能在冲天炉冷却到安全温度后进行。
6)打炉后不准用喷水法对炉衬施行强制冷却。
7)对停炉更换炉衬的冲天炉,要检查炉壳和焊缝(或铆钉)是否有裂纹而需要补强。
(3)电弧炉炼钢过程安全操作技术
1)加料时的安全事项:加料时人应尽量站在侧面,不能站在炉门及出钢槽的正前方,以防加料时被溅出的钢渣烫伤,炉料全熔后,不得再加入湿料,以防爆炸;炉料中也不得混有爆炸物,以免造成爆炸事故;要防止碰断电极;还原期加碳粉、硅粉、硅钙粉或铝粉时,人不要太靠近炉口,以免从炉口向外喷出火焰伤人;加矿石时要慢,以防造成突然的激烈沸腾,向炉门外喷渣、喷钢;加料时不得开动操作台平车。熔炼中途用天车从炉盖加料孔加渣料时,需注意若有可能碰到电极,应停止配电,切断电源。加入渣料后炉门口易有大量火焰喷出,炉前人员需注意避开。
2)供电安全事项:在供电时人体要避免直接接触供电线路;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炉前取样、搅拌时,由于电炉的炉壳接地,只要工具不离开架在炉门框上的铁棒,人体就不会受到电击。此外,炉前人员要和配电工密切配合,切实执行停送电制度,避免误操作。
接电极时应注意:切断电源,把炉体摇平;接头铁螺钉必须拧牢,确保电极不会掉落时才能起吊;操作人员拧接电极时要相互配合,协同动作,防止手套或工作服被设备挂住。
3)吹氧熔炼安全事项:采用吹氧助熔和吹氧氧化时,应经常检查供氧系统是否漏气;吹氧管要长些,以防回火,发生烧伤;吹氧时,先开小些,确定吹氧管畅通后再开大,吹氧压不能太高,否则飞溅严重;吹氧管不可贴近金属液,以免喷溅严重,更不能用吹氧管捅料,否则易将吹氧管堵死,造成团火,发生事故;停止吹氧时应先关闭氧气,然后再把吹氧管从炉内取出;如发生氧气管回火,应立即关闭阀门,停止供氧;如漏气严重,可将橡皮管对折,以彻底切断供氧。
4)出钢时的安全操作:在开启出钢口时,应摇平电炉或倾斜至合适位置;操作人员后面不要站人,以防误伤;炉前应尽量避免加碳粉等脱氧剂,以防火焰突然从出钢口喷出烫伤人;新炉子因沥青焦油尚未完全焦化,因此打开出钢口时要防止喷火伤人。
在摇动炉体前应先检查炉体左右两处保险是否关好,还要检查机械传动部分是否有人在检修或维护;摇动炉体时,要检查出钢槽的平板是否与出钢槽相碰,炉前平板车是否和炉体相碰,摇时要缓慢,以免流出钢液,并防止烫伤事故。
5)防止水冷系统漏水:必须使用质量好并经水压检验合格的电极水冷圈;电极下降时,应注意电极夹头不要和水冷圈相碰;水压不能太低,水流不能过小。
6)电炉前后炉坑和两旁机械坑都必须确保干燥,否则在跑钢或漏钢时会引起爆炸;炉坑和机械坑有电源的地方要定期检查,防止漏电。
7)防止电炉漏钢:要补好炉,造渣时防止炉渣过稀,供电时防止后期用高电压,防止脱碳时大沸腾等。发生漏钢后,首先要冷静判断情况,然后根据漏钢的部位迅速地做出相应处理。
(4)浇注过程安全操作技术
1)浇注前应认真检查浇包、吊环和横梁有无裂纹,并检查机械传动装置和定位锁紧装置是否灵活、平衡、可靠,包衬是否牢固、干燥;漏底包塞杆操纵是否灵活,塞头和塞套密封是否完好,还要检查吊装设备及运送设备是否完好。
2)一定要坚持“五不浇”的原则,即没埋箱(包括抹箱)不浇,没压箱不浇,没打渣不浇,温度低不浇,铁(钢)液量不够不浇。
3)浇注通道应畅通,无凸凹不平、无障碍物,以防绊倒。手工抬包架大小要合适,使浇包装满金属液后其重心在套环下部,以防浇包倾覆出抬包架。
4)准备好处理浇注金属液的场地与锭模(砂床或铁模)。
5)浇注时,所有和金属液接触的工具,如扒渣棒、火钳等均需预热,因金属液与冷工具接触会产生飞贱。
6)起吊装满铁(钢)液的浇包时,注意不要碰坏出铁(钢)槽,防止引起铁(钢)液倾倒与飞溅事故。
7)铸型的上下箱要锁紧或加上足够重量的压铁,以防浇注时抬箱、“跑火”。
8)浇注时若发生严重“炝火”,应立即停浇,以免金属液喷溅造成烫伤与火灾。
9)浇注产生有害气体的铸型(如水玻璃流态砂、石灰石砂、树脂砂铸型)时,应特别注意通风,防止中毒。
10)浇注后剩余的铁(钢)液,一定要倒在干燥合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