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定义及特点
(一)说明文的定义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说明文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有的由现象写到本质,有的由主写到次;有的按工艺流程顺序来说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等顺序来说明。
(二)说明文的特点
1.文字的说明性
说明文的主要特点是它的说明性。说明文跟记叙文不同。记叙文通过对人物活动、事件经过、环境变化的具体叙述和形象描写,反映事物的本质,并给人以具体生动的感受。说明文则要求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做出直接的说明,一般很少有形象的描绘。说明文跟议论文也不同。议论文要求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说明文则直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等,一般不需要对事物表示意见、发表主张。
当然,说明、记述、描写、议论这几种表达方式常常是结合使用的。在说明文里往往有一些记述成分,如文章开头先叙述要说明的是什么事物,说明中又常常做一些必要的描述等。说明文里有时也有议论的成分,如从说明文中引出一些感想,或者对说明的事做些简单评价等。但是,说明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还是说明。
2.内容的知识性
说明文写作以传授知识为其根本目的,这是说明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又一重要特点。人们之所以要写说明文,是因为要通过这一传播媒介,把用劳动和智慧创造的文明一代代传下去。好的说明文,都能具体详尽地为读者提供某一方面的知识,都能解决诸如“这是什么”或“这是为什么”的问题。例如,《中国的石拱桥》告诉了读者有关桥、拱桥、中国的石拱桥以及中国石拱桥的杰作——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一系列知识。再如,你即使没有游览过北京故宫,但跟随着说明文《故宫博物院》,你将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它壮观的三大殿游到美丽的后花园,都会让你流连忘返;你也许没有参观过人民大会堂,但读了说明文《人民大会堂》后,对这座宏伟建筑的规模、结构、布局、设施等,也会有详细的了解,并使你大开眼界。
强调说明文的知识性,并不排斥其他文体也能给人以知识。事实上许多优秀的记叙文和精辟的议论文同样给人以知识。但是,传授知识并不是它们的主要任务。而说明文则是以传授知识为直接目的的。
3.表达的客观性
说明文的客观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作者在写作说明文时,其写作态度是客观的,不管是对实体事物的说明,还是对抽象事理的说明,都必须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一般不带主观感情色彩,也不表示作者的倾向。其二,文章所介绍的知识必须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具备客观的科学性。例如,松,松科植物的总称。常绿或落叶乔木,少数为灌木。树皮多为鳞片状,结球果。种属甚多,我国有10属113种,29变种,木材用途广。树脂可提松香和松节油等,种子可榨油和食用。这段关于松的说明文,只是对松树的种、属、形状、用途等做了客观如实介绍,是说明式的语言,作者的态度十分客观,不带任何主观感情色彩。所表达的知识内容符合实际,具有科学的依据。
4.文章的实用性
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其自身的实用性,但说明文的实用性表现得更为直接。它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起到介绍知识、指导实践的作用。事实上,诸如工农业生产、商业营销、文教卫生、体育运动、生活学习,哪一方面都离不开说明文。如产品说明、设备保养方法、情报资料、教科书、工具书、各种建筑、人物及风土人情的介绍以及科学小品等,真是数不胜数。一套新的生产设备人们可以根据安装、使用、保养说明书来进行安装和使用;人们在捕鱼时,可以根据说明文《鱼类的声音》中提供的各种有关鱼的叫声来判断鱼群的行踪;家庭主妇可以按照《烹饪指南》介绍的方法,烧出可口的美味佳肴……总之,说明文的用途很多,哪一个领域都有说明文的用武之地。随着科学事业的不断发展,说明文的使用价值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