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教学实践的实现角度
(一)写作素材的选取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写作素材的选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写作质量。初中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在写作素材方面依旧有所欠缺,很多学生的写作内容空洞,常常无话可写,借助“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教师将写作素材与阅读教学整合,教会学生从阅读中挖掘写作素材,强化写作体会,通过不断阅读,实现写作素材的积累。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升,学生将阅读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写作过程中会自然流露,文章也会变得更加富有情感,遣词造句也会更加生动。比如,语文课本中,包含了很多优秀的课文,这些课本就是学生们最好的阅读材料和写作素材。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材文本,强化学生写作能力,落实“读写结合”策略。
(二)各种形式的写作练习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模仿不是抄袭,而是一种特殊的写作手法。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必然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模仿训练。依据“读写结合”的原则,教师要将各种形式的写作练习与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掌握正确的写作顺序,弄清楚写作的主次,掌握凸显中心、呼应首尾、处理过渡等方面的技巧,并通过一定的仿写练习、续写练习,将这些技巧学以致用,完成知识的内化。这样自己写作的时候,文章结构才会更加完整,中心才会更加明确。
(三)作文的构思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巧妙的写作构思,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多数初中生虽然有明确的写作意图和写作素材,但是在进行文笔构思时,经常会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通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将作者写作构思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体会由浅至深、层层递进的构思手法,懂得如何进行写作布局,通过巧妙的布局,提升文章的格调和水平,这样能够将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比如,学生在阅读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时,为了让朴实无华的形象深入人心,鲁迅将其淳朴善良、待人诚恳的形象勾勒得惟妙惟肖,所以更引人入胜。这篇文章有几个侧重点,首先,描写了发生在阿长身上的几件事,并从中引出阿长的身世。其次,在回忆与母亲的琐碎事情时,不愉快的事情一笔带过,而更多是讲述母亲对其进行的教诲。最后,总结全篇,文末点题,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与感激。这种写作技巧十分值得学生学习,学生在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后,可以模仿其写作手法,让自身的写作过程变得简单。写作也需要进行反复练习,只有不断磨合和纠正,才能确保写作内容的严谨,也才能避免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让作文的中心更加明确。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至关重要,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