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以写促读
(一)先写后读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深化对文章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的阅读理解,借助先写后读的方法,利用写作促进阅读,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写作时,提高阅读能力。将写作环节前置,让学生在写作之前不对课文进行阅读,以学生现有的写作知识和掌握的写作技巧作为立足点,以即将学习的课文为题目,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在写作中,学生会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由此可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如在对《我的老师》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自己熟悉和喜爱的老师进行外貌描写,当学生写完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将他们的习作与课文进行比较,在对比分析中,让学生领悟课文的写作手法,以及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达的深层含义。
(二)课外延伸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标。故此,教师可让学生将课堂上的学习成果带入现实生活,关注身边熟悉的人,如同学、教师、亲人等,并关注与自己相关的人,如交通警察、食堂的叔叔阿姨、摆摊的小商贩等。然后让学生以关注身边的人为题,分成小组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搜集,找一些名家之作进行阅读理解,如孙犁的《小贩》、张海迪的《亲爱的纺织姑娘》等。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借助网络,查找一些与主题有关的优秀范文,并在全班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此外,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知名作家的经典作品,为学生写作提供参考素材。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意识,还激发出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达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
(三) 以写促读的运用
在以写促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从他们的兴趣入手。同时,要确立正确的阅读目标,让学生接收健康、正确的知识。在课外阅读中,以裁剪、注释、摘抄的方式进行阅读,把阅读得到的体会、感悟写下来,跟老师或者同学分享,这样提高了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学会了分享,以写促读能使初中生学到很多优良的品质。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以写促读使初中生的生活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