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精选优秀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是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热情的重要支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学生开展大量的阅读,才能更好地提高阅读效率,丰富内心情感,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教师在教学案例的选取方面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个体差异和成长特点,明确教学任务和重点,围绕新课标的要求为学生推荐更多优秀的阅读刊物和素材,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开发新的教学资源,结合新课标要求和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加强案例的深度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体会作者丰富的创作情感,还要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深度思考,从而更好地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更多感动,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写作,形成一套独特、丰富的体系。比如,在开展课文内容教学时,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师可以引入角色扮演法教学模式,通过让不同小组的学生扮演文章中不同的角色,在生动的表演中营造真实的情景,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激发创作灵感。
想通过“以读促写”提高初中生学习语文的效率,首先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并逐渐把阅读当作自己的兴趣。因为只有从学生自身的兴趣出发,学生才可以真切地感受文字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从而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一)向学生说明阅读的好处
初中学生褪去了小学时代的稚嫩,思想逐渐成熟起来。只要教师能真切地向学生说明读书的好处,笔者认为学生还是愿意主动阅读的。但教师应该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向学生阐述阅读可以给他们带来的成长。比如,学生如果平时爱玩策略类型的游戏,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读《三国演义》,告诉学生读《三国演义》可以增加智慧,提高自身利用计谋和策略的能力,这样玩起策略游戏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学生喜欢看武侠电视,那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去读金庸的作品,以武功招式等吸引学生阅读。当学生带着目的、带着兴趣阅读,在阅读的时候就可以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
(二)营造阅读的氛围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在校期间基本上是在听教师讲课,教师可以将课堂上讲授知识的时间留出一部分交给学生自由阅读,给学生创造出全员阅读的环境。在阅读的时候可以不限制学生阅读的书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合适的书籍,教师只是在学生挑选书籍的时候给出适当的建议。在这种集体阅读的环境中,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更加专注并且更加具有积极性和想象力。另外,由于每天都可以有一段时间给学生固定阅读,更容易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