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陈出新,求异思维
2025年08月11日
七、推陈出新,求异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而具有创新活力的,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仿写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创新写作活动,让学生发挥求异思想,尝试从文体、主题、创作手法等各方面推陈出新,写出新意。
在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时,教师提出:“这篇文章采用的是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但是事实上在描写建筑物时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文体。大家尝试以本文的主题进行创意仿写,运用不同的文体来展现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个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有不少学生参考学过的游记类文章,将课文改写成了散文的形式,描写了参观纪念碑的情况。还有的学生突发奇想,采用诗歌的方式,写下了自己参观纪念碑时的心情变化,表达了对人民英雄的深切怀念之情。如“岁月的尘埃,掩盖不住你的恢宏,你是革命先辈用血肉之躯铸就的辉煌。站在你的脚下,我感到神圣和庄严,我要一再地抬头仰望,看着五星红旗在天空飘扬,感受着你的厚重,感受着这座伟大的丰碑……”在求异思维的促进下,学生的仿写能力也有所提高,并非单纯仿造,而是根据自己的想象推陈出新,写出新意。
仿写训练中容易出现模式化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在面对相同模板的写作试题时可以轻松解决,但是一旦模板出现差别,学生则无法应付。在指导仿写时引导学生使用求异思维进行推陈出新则有助于让学生掌握仿写的精髓,避免出现模式化的现象。这样的仿写练习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者朱熹提出模仿是“古人用功之法”,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从模仿开始,这是一个学生从模仿到再创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从简单的词句模仿过渡到创新的个性化写作,进而总结出写作的诀窍,完成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