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写作的基本模式

二、研究性写作的基本模式

(一)阅读拓展式

即从阅读活动中生成主题,其写作主要是阅读的拓展延伸。如教学《孔乙己》,可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怎么可怜?告谁?而后写作《为孔乙己告状》;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写作《孔乙己的长衫哪儿去了》或《假如孔乙己活到了今天》;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众生相,写作《今日孔乙己》;可引导学生将《孔乙己》全文改编为话剧或分析孔乙己面对众人嘲笑的心理活动以及他不可告人的内心痛楚,写一段孔乙己的内心独白,然后表演;也可结合众多鲁迅作品,走近鲁迅、感受鲁迅。

(二)综合活动式

利用新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将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其中。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目标。通过一系列有意义的综合活动,引导学生写作调查报告、解说词、活动故事、活动感受、活动收获等。例如,围绕以“游在客家围”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学生写出了诸如《围屋魂,故园情》的优美散文以及《来自围屋之乡的调查报告》《关西围简介》《龙南客家围屋导游词》等佳作,形式不拘,活泼生动。

当然,开展研究性写作还需注意切合实情、尊重差异、立足语文、自主探究、自由表达等原则。这些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基本要求,笔者在此不再赘言。

打开封闭的课堂,走出去,语文的世界将会异常精彩。随着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研究性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孩子们的需求,使我们的写作重归真实,重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