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益尝试
初中时期是学生接触语文、打好语文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若能具备良好的读写结合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语文的学习更好地进行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授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素材的选择
作文的写作首先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素材。现在的初中语文写作中,学生普遍表现为作文的写作没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没有充分体现出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体现出生活气息,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将自己的作文写作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鉴课本中的例子进行学生作文的指导,像教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课文中类似“父亲为我送行,并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这样的句子来引导学生,作文的写作中也可以适当地加入自己生活中的事例,通过这样的读与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并通过学习来锻炼自己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结构的练习
当下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学生写作方面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困惑是学生在即将写完一篇文章时才发现文章与所要求的主题不相符,偏离了写文章之前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这就是作文主题选好了,材料也选好了,但在写作之前没有对文章进行谋篇布局,没有列举出提纲,没有考虑清楚自己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或者没有弄清自己要通过何种方式来表达文章的中心意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文章结构的排列以及文章怎样进行谋篇布局,指导学生文章的写作要详略得当,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进行详略的设计,能够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内容要详写,与所表达中心意思有关的其他材料可以略写。总之,文章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详略得当。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文章的阅读来指导文章的写作。例如,在进行《背影》文章的学习时,《背影》一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和父亲之间浓厚的父子情,因此在文章写作结构中,体现父子之情的部分作者进行了详细描写,像父亲给作者买橘子的部分,作者就进行了详细描述,而文章题目为“背影”,但文章中出现的四次父亲的背影,作者并没有一一进行详细描述,只是对父亲给作者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详细描述,这也是详写与略写的一种体现。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是学生最基础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锻炼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来开展教学。教学中从阅读能力的锻炼入手,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