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课本资源,插上仿写翅膀
2025年08月11日
四、用好课本资源,插上仿写翅膀
在教学中,语文老师不妨用好课本资源,从文本中发现可利用的仿写资源,然后引导学生在模仿中起步,从熟练中破格。
譬如,很多学生作文中没有思想,幼稚肤浅,在写景的文章中,不善于抒情,不善于书写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这时就从语文课本中找找范例吧。《滕王阁序》《秋声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这两篇文章都是由景及情,由情而理层层深入的,那么不妨也让学生写写,学着在写景的文章中书写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哪怕是粗浅的,也能一改以往肤浅幼稚的文风,使文章有一点思想深度。立意模仿训练时,也许刚开始学生会“为赋新词强说愁”,但只要让他们养成一种思维意识和思维习惯,能够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多一点思考、多一点体悟,文章就能有厚度。这样一来,作文水平何愁不能提高呢?
又如,我们学生语言贫乏,言之无文。在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中气势恢宏充满真情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排比段,给学生提供了语言模仿的范例,这时让我们的学生学着写一段“我有一个梦想”吧,你会发现,这样的摹写会取得前所未有的功效。语言模仿,就是学生通过对语言范例的熟读、理解、领悟,从而写出与范例相同或相近的结构形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的语言形式。教师向学生提供语言范例,进行造句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作文的兴趣浓了,就会主动阅读寻找可供模仿的范例,从而进入一种自觉模仿的阶段,这时,纯借鉴性的模仿就会逐渐被创新性的模仿代替,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就会不断提升。
模仿法是一种好方法,可以摹写立意,可以摹写语言,可以摹写文章的写作思路,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理解、分析等多种思维能力,它为学生作文插上了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