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一直以来,说明文阅读能力都是各地语文中考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现在很多地区的中考说明文阅读内容的选材发生了变化,从原先的课内所学内容转向课外阅读材料,中考说明文阅读已经成为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说明文作为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性质,体现着语文能被人利用以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特性。正因如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学生具备阅读和写作说明文的基本能力。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掌握说明文阅读与写作的基本方法。其重点有二:一是教会学生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来介绍事物;二是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常见的说明顺序、结构和方法。具体流程及策略如下:
1.探究构思
这一教学板块可作为课前预习内容,也可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可分为两步走:(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赵州桥的彩色插图(有条件的学校可出示教学挂图或用多媒体背图显示),认真探究图中赵州桥的主要特点。(2)要求学生构思草拟一则介绍说明赵州桥的写作提纲,提纲重点体现赵州桥的特点,说明的顺序、结构和方法。
2.阅读反思
这一教学板块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在实施过程中也可分为两步走:(1)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通读全文,分析课文体现的说明文文体的基本特点,重点梳理归纳出抓住事物的特征来介绍事物的技巧以及常见的说明顺序、结构和方法。(2)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写作提纲与课文介绍赵州桥的相关内容进行比照,反思自己观察内容、探究过程、写作思路与方法的得失。
3.拓展阅读
这一教学板块可作为一次课后综合性活动内容,教师可依据教学实情灵活处理。(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开展一次课外阅读活动,大量搜集以桥为描写对象的说明文,进一步积累对说明对象特点及风格的认识。(2)可引导学生在广泛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将搜集整理的材料作为写作的素材,运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梳理归纳出的写作技巧,写一篇说明文。
初中说明文教学的新模式融阅读与写作于一体,践行了新课程理念,充分利用了各类课程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大大提高了初中说明文的教学效率,消除了初中说明文传统教学模式中长期存在的弊端,有较强的实用性与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