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

四、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

(一)注重比较模仿

坚持讲、读、写的顺序。在初中之前的小学阶段,写作经常是以情境教学的方式为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因此,仿真的教学模式是相对比较简单的读写结合的模式,也很容易被学生所采纳,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先让学生对原文进行通篇阅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深意与文章语言的美,再让学生在美的基础上进行写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基础上进行写作,提升写作能力。例如,在语文教材中《爸爸的花落了》一文中使用了插叙的写作手法,通过“爸爸”的花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与爱。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文章中写作层次,将插叙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通过借助身边的事物来表达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不要照搬文章的写作结构,要总结技巧,创新写作。

(二)注重写作创新

坚持先讲再读,触发想象空间。初中阶段的写作培养,其教学目的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对文章整体性的把控,对文章深入了解,明确中心思想,感悟作者的写作用意。所以,在此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可以再锻炼中学生的新思维与想象创造力,甚至可以培养学生对文章部分内容或结局进行改写、续写等。例如,对《桃花源记》的创新写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文章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写成一篇风景优美的记叙文,或者将《桃花源记》的结局再进行续写。这种创新的写作训练可以使中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在某种程度上,使中学生对文言文有了学习的热情,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不再觉得枯燥,对提升中学生的语文各项学习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发散思维训练。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结合的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对于文章的写作思路、中心思想、写作手法、情感表达方式等全面的理解上,还要更进一步对写作进行探究,要求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要由浅至深,还要在情感表达能力上有层次地进行表达。这些语文能力的培养可在学习课文的段落、语句、词汇中进行。在对文章写读后感或者命题作文时,可充分地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切忌要求学生对原文进行重复模仿学习,更不能被文章的写作方式所禁锢,在对原文的理解之上要有自己的写作想法,使学生有创新的思想,敢于想象,大胆发挥想象力进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