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氯化物检查法

一、氯化物检查法

氯化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药品的原料或生产过程中极易引入。虽然微量的氯化物对人体无害,作为一种“信号杂质”,能反映出药物的纯净程度及药物生产、贮藏过程是否正常,故在很多药物中均需要检查。《中国药典》中对氯化物检查,采用对照法。

(一)检查原理

药物中微量的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条件下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的胶体微粒而显白色混浊,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相同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混浊液比较,判定供试品中氯化物是否超出限量规定。反应式如下:

(二)操作方法

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使成25 mL,再加稀硝酸10 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置50 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约成40 mL,摇匀,即得供试溶液。另取该品种项下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置50 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 mL,加水使成40 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于供试溶液和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1.0 mL,用水稀释使成50 mL,摇匀,在暗处放置5 min,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即得。

结果判断:供试管的混浊浅于对照管的混浊,即判为符合规定,否则即为不符合规定。

(三)讨论及注意事项

1.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药物中微量氯化物的限度检查,检测灵敏度为1g/mL。在测定条件下,氯化物浓度(以Cl 浓度计)以50 mL中含50~80g的Cl (相当于标准氯化钠溶液5.0~8.0 mL)所显混浊梯度明显,便于比较。因此设计检查方法时,应根据限量,考虑供试品取用量,使氯化物的浓度在适宜比浊的范围内。标准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收载于《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801项下。

2.检查条件 本法应在硝酸溶液中进行,因加入硝酸可避免弱酸银盐如碳酸银、磷酸银及氧化银沉淀的形成而干扰检查,同时还可加速氯化银沉淀的生成并产生较好的乳浊。酸度以50 mL供试液中含稀硝酸10 mL为宜,过多会增大氯化银的溶解度,使浊度降低。

3.操作顺序 操作时应先将供试液与对照品均制成40 mL水溶液后,再加硝酸银试液,并立即充分摇匀,避免氯化物浓度较大或局部硝酸银浓度过高而产生沉淀,影响比浊。

4.放置与比浊 在观察前应在暗处放置5 min,以避免光线直射引起氯化银分解。由于氯化银为白色沉淀,比浊时应将比色管置黑色背景上,从上向下观察、比较,利于判断。必要时,可变换供试管和对照管的位置后观察。

5.温度 氯化银混浊的产生受温度的影响,以30~40℃产生的浊度最大,结果也稳定。但作为限量检查,供试管与对照管在平行条件下操作,故可在室温进行。

6.纳氏比色管 本法对所用50 mL纳氏比色管的要求是,材质较好,玻璃外表面无划痕,色泽一致,无瑕疵,管的内径和刻度线的高度均匀一致(两管上刻度线相差不能超过2 mm)。并充分洗涤(不可用毛刷刷洗,以免损伤管壁,不利于比色)。

7.供试品处理 药物在上述试验条件下对检查有干扰时,应排除干扰后再检查。

(1)供试品溶液如不澄清,可用含硝酸的水洗净氯化物后的滤纸过滤。

(2)供试品溶液如带颜色,可按《中国药典》通则所规定的内消色法处理。即取两份供试品溶液,于其中一份中先加入硝酸试液1.0 mL,使其中的氯化物生成沉淀,反复过滤,即得无氯化物杂质又具有相同颜色的澄清溶液,再在其中加入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与水适量使成50 mL,作为对照溶液;另一份中加硝酸银试液1.0 mL与水适量使成50 mL,作为供试品溶液,将两份溶液在暗处放置5 min后比较,即可消除颜色的干扰。如枸橼酸铁铵中氯化物的检查即用此方法消除供试品颜色干扰。

也可采用外消色法排除颜色干扰,即某些有颜色的药物也可根据其化学性质,加入合适的试剂,使颜色消失以排除干扰。如高锰酸钾中的氯化物检查,可先加乙醇适量使高锰酸钾还原褪色后,再依法检查。

(3)不溶于水的有机药物,采用加水振摇,使所含氯化物溶解,滤除不溶物,或加热溶解供试品,放冷后析出沉淀,滤过,取滤液依法检查;药物溶于稀乙醇或丙酮时,可用稀乙醇或丙酮溶解后依法检查。溶于水的有机药物(如有机酸碱金属盐)可直接依法检查。

(4)药物呈碱性时,可滴加硝酸中和。如碳酸氢钠中氯化物检查需滴加硝酸成微酸性后,再检查。

8.干扰物的排除

(1)碘中氯化物的检查:在本品加水研磨后的滤液中加还原剂锌粉或亚硫酸,使碘还原为无色的碘化物,再加氨试液与硝酸银试液,利用碘化银不溶于氨溶液中,而氯化物此时生成可溶性的银氨配离子[Ag(NH32·Cl],滤除AgI,滤液加硝酸,析出氯化银混浊,与一定量标准氯化钠溶液生成的混浊比较,即得。

(2)碘化物中氯化物的检查:可在供试品中加入一定量的酸和过氧化氢溶液,将I氧化为I2,加热煮沸使I2挥发后再依法检查。

(3)溴化物中氯化物的检查:因溴化物在氨溶液中也能与银离子生成可溶性的银配离子[Ag(NH32·Br],所以不能用(1)法排除干扰。可将供试品置于凯氏烧瓶中,瓶口置小漏斗,加硝酸和浓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热使溴离子氧化为溴而挥去(氯的氧化电位高,不能被氧化为Cl2),溶液澄明无色后准确稀释至一定体积,取出适量,再依法检查。如溴化钾中氯化物的检查即用此法处理。

(4)有机药物中有机氯杂质的检查:需根据有机药物的结构选择适宜的有机破坏方法,如氧瓶燃烧法,将有机分子破坏,使有机氯转变为无机氯化物后,再依法检查。

9.记录 记录实验时室温、取样量、标准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和所取毫升数,以及比较所产生混浊的观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