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体内样品的种类、采集和贮藏
生物样品原则上包括各种生物体液和组织,但实际上最常用的是比较容易得到的血液(血浆、血清或全血),尿液和唾液。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选用乳汁、脊髓液、精液等。
(一)血样
血浆和血清是最常用的生物样品。测定血液中药物浓度通常是指测定血浆或血清中的药物浓度,而不是指含有血细胞的全血中的药物浓度。一般认为,当药物在体内达到稳定状态时,血浆中药物浓度与药物在作用点的浓度紧密相关,即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反映了药物在靶器官的状况,因而血浆浓度可作为作用部位药物浓度的可靠指标。
动物实验室可直接从静脉、动脉或心脏采集血样。对于患者或者健康志愿者通常采取静脉血。
(1)血浆的制备:将采取的血液置于含有抗凝剂(如肝素、草酸盐、枸橼酸盐、EDTA、氟化钠等)的试管中,混合后,以2 500~3 000 r/min离心5~10 min,使与血细胞分离,分取淡黄色的上清液即为血浆。
(2)血清的制备:将采取的血样置不含有抗凝剂的试管中,在室温下至少放置30 min到1 h,待凝结出血饼后,用细竹捧或玻璃棒轻轻地剥去血饼,然后以2 000~3 000 r/min离心分离5~10 min,分取上清液.即为血清。
采取血样后,应及时分离血浆或血清,并最好立即进行检测。如不能立即测定时,应根据药物在血样中的稳定性及时处置,并置于具塞玻璃试管或EP管中密塞保存。短期保存时置冰箱(4℃)中,长期保存时要在冷冻橱(库)(20℃)中冷冻保存。
要注意采血后及时分离出血浆或血清再进行储存。若不预先分离,血凝后冰冻保存,则因冰冻有时引起细胞溶解从而妨碍血浆或血清的分离或因溶血影响药物浓度变化。
(二)尿液
体内药物的清除主要是以代谢物或原型通过肾脏经尿液排出。采用尿样测定药物浓度的目的与血液样品不同。尿药测定主要用于药物剂量回收研究、尿清除率、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及代谢类型的研究。
采集的尿液是自然排尿。尿液包括随时尿、晨尿、白天尿、夜间尿及时间尿(规定时间内采集尿液体积和排入尿液中的药物总量)几种。测定尿液中药物浓度时应采用时间尿,时间尿以外的尿液不可能推断全尿中药物的排泄浓度和药物总量。因此,测定尿液中药物的总量时,将一定时间内(如8 h、12 h或24 h等)排泄的尿液全部储存起来,并记录其体积,取其一部分测定药物浓度,然后乘以尿量求得排泄总量。
尿液在放置时可因细菌繁殖而变混浊,采集的尿样应立即测定。若收集24 h的尿液不能立即测定时,应加入防腐剂置冰箱中保存。常用防腐剂有甲苯、二甲苯、氯仿、麝香草酚及醋酸、浓盐酸等。长时间保存时,应在-20℃冰冻。
(三)唾液
唾液中的药物浓度通常与血浆浓度相关,样品易得,取样无损害,尤其适合儿童。唾液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三个唾液腺分泌汇集而成。
取样:在漱口后15 min,在安静的状态下采集口腔自然分泌的唾液,也可在刺激下快速采样。
(四)头发
头发可用于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用药史的估计和毒性药物检测等。
1.头发样品的采集 采集枕部发样(带根部),微量元素在前额部位的头发中含量最低,枕部最高。
2.头发样品的洗涤 除去外源性污染物。可按丙酮-水-丙酮顺序洗涤,先用丙酮浸泡10 min,自来水、蒸馏水各洗3次,再用丙酮浸泡搅拌。
3.头发样品的处理 直接甲醇提取、酸水解、碱水解、酶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