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检查项目
药物制剂是根据《中国药典》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由符合药用规格的各种原料、辅料,按照一定的生产工艺制备而成的药物剂型,即临床使用的具体品种。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并便于使用、贮藏和运输。《中国药典》四部制剂通则中收载的药物制剂有40多种,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颗粒剂等。
药品制剂的检验技术和原料药一样,也主要包括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三个方面。但药物制剂还需进行制剂学方面的检查(又称制剂规格检查)。由于制剂由药物原料和辅料组成,故制剂中主药含量低,附加成分对主药的分析常常会产生影响,而且不同剂型的质量控制项目、质量指标、分析方法及样品预处理方法也常常不同,故药物制剂分析与原料药相比更为复杂。
药物制剂检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均一性和有效性。在检查项目、杂质限度等方面有以下特点:
1.药物制剂杂质检查的项目 由于药物制剂是用符合要求的原料药和辅料制备而成的,某些杂质如重金属、砷盐、炽灼残渣等,在制备制剂的过程中一般不会再增加。因此,在进行制剂检查时,一般不需再完全重复原料药的检查项目,只检查制剂在制备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杂质及《中国药典》制剂通则中每一剂型所规定的检查项目。如葡萄糖的杂质检查项目有酸度、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乙醇溶液的澄清度、氯化物、硫酸盐、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干燥失重、炽灼残渣、蛋白质、钡盐、钙盐、铁盐、重金属、砷盐等,葡萄糖注射剂只保留了重金属一项,其他项目不必再重复检查,同时增加了5-羟甲基糠醛(5-HMF)的检查,5-羟甲基糠醛是注射液灭菌时高温条件下脱水生成的杂质。
2.药物制剂杂质检查的限度 一般药物的原料药限度要求严格,制剂的限度要求稍宽松,如阿司匹林原料药和片剂均需检查游离水杨酸,原料药和片剂的杂质限量分别为0.1%和0.3%。
3.药物制剂规格检查 《中国药典》在四部“制剂通则”的每一个剂型项下规定了不同剂型的常规检查项目。除了常规检查项目外,某些制剂还需做特殊检查。比如小剂量片剂需进行含量均匀度检查,水溶性差药物的片剂需进行溶出度检查。
下面主要介绍片剂、注射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等常见制剂的常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