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酸盐检查法
药物中存在的微量硫酸盐与氯化物一样,也是一种信号杂质。
请扫码观看
(一)检查原理
利用药物中微量硫酸盐在稀盐酸条件下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混浊液,与一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硫酸钡混浊比较,以检查供试品中硫酸盐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二)操作方法
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使成约40 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置50 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盐酸2 mL,摇匀,即得供试溶液。另取该品种项下规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置50 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 mL,加稀盐酸2 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于供试溶液和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25%氯化钡溶液5 mL,用水稀释至50 mL,充分摇匀,放置10 min,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即得。
结果判断:供试管的混浊浅于对照管的混浊,即判为符合规定,否则,即为不符合规定。
(三)讨论与注意事项
1.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药物中微量硫酸盐的限度检查,最低检出浓度为35g/mL。标准硫酸钾溶液每1 mL相当于0.1 mg的
,配制方法收载于《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本方法适宜的比浊浓度范围是每50 mL溶液中含有0.1~0.5 mg的
,相当于标准硫酸钾溶液1.0~5.0 mL。此范围内浊度梯度明显,便于比较。
2.检查条件 本法应在盐酸条件下进行,可防止碳酸钡或磷酸钡等沉淀生成,从而消除碳酸根和磷酸根对硫酸盐检查的干扰。供试品溶液的酸度影响硫酸钡形成的浊度。以50 mL供试品溶液含稀盐酸2 mL(溶液的pH值约等于1)为宜,若酸度过高,硫酸钡的溶解度增大,检查灵敏度降低。
3.标准溶液 氯化钡溶液的浓度影响生成硫酸钡的混浊程度。《中国药典》采用25%氯化钡溶液,呈现的混浊度较稳定。加入后立即充分摇匀,防止局部过浓形成沉淀而影响浊度。25%氯化钡溶液存放时发现有沉淀生成,即不能使用,应予重配。
4.温度 本法混浊的产生受温度影响,温度太低,产生混浊慢、少且不稳定,当温度低于10℃时,应将比色管在25~30℃水浴放置10 min,再观察比较。
5.平行操作 供试液与对照液应尽可能同条件操作,以避免二者生成的硫酸钡微粒大小不一致,无法比较。
6.供试品的处理
(1)供试品若呈碱性,可滴加盐酸中和;供试品溶液若不澄清,用含盐酸的水溶液洗净滤纸中的硫酸盐后,再滤过。
(2)供试品溶液有色时,可按《中国药典》规定的内消色法处理。
(3)使用氯化钡溶液检查硫酸盐时,如果供试品中含有银离子、铅离子和亚汞离子,会干扰硫酸盐的检查,检查前应排除干扰。
其余注意事项同氯化物检查。
7.记录 记录实验时室温、取样量、标准硫酸钾溶液的浓度和所取毫升数,以及比较所产生混浊的观察结果。